至于和黄,汇丰银行1975年获得了这家古老的英国公司的控股权。汇丰将和黄出售给李嘉诚的交易??汇丰银行还借钱给李嘉诚进行收购??由时任汇丰董事长的沈弼(Michael Sandberg)负责。这笔交易标志着英国在香港的商业统治地位就此结束,同时也确立了李嘉诚接替船运大亨包玉刚(Sir Y.K. Pao)、成为香港商界领袖的地位。与包玉刚一样,李嘉诚随后加入汇丰董事会,成为该银行非执行副董事长。两大投资举措
对于李嘉诚的两项伟大举措??投资赫斯基能源和奥兰治公司,这位大亨的批评者指出,它们并不总是被人们视为伟大举措,而且推动这些交易达成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他想在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前对冲风险。一位熟悉李嘉诚想法的人士表示:“(1997年香港回归)必定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当时,李嘉诚为其不断壮大的海外投资提出了一个不那么有争议的逻辑:“这不一定要和政治有很大关系。”他在1989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近90%的资产都在香港,因此投资海外是合理的。”此前 6个月,北京发生了“天安门屠杀”。
有人认为“李嘉诚实属幸运”,这个逻辑的问题在于过分强调运气。一位熟悉李氏家族的人表示:“进入这个群体的人越多,一些人就越有必要简化自己故事。”即便和黄交易确实给李嘉诚带来了港口和零售现金流,令其顺利渡过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两次房地产萧条时期,但与他打造的全球企业相比,他继承的这些业务都不值一提。“和黄以前的业务相当多元化,但都集中在香港,”李嘉诚表示。“它只有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几乎没有国际投资。”在李嘉诚的传奇故事中,一个可能的缺点是和黄的3G业务。自2002年以来,这项业务不含利息和税项的亏损已达到150亿美元。“如今,有趣但对他来说相当悲哀的一点是,‘超人'的形象突然变了,”一位担心3G业务可能成为李嘉诚致命弱点的朋友表示。“我真的不认为(3G)是一项成功之举,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最开始会那么热衷。”李嘉诚的继承人
尽管李嘉诚明年就将迎来80大寿,但他身体依然非常健康,对退休这一想法根本不愿想。不过,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也开始日益突显出来。
熟悉李嘉诚的人表示,他把超凡魅力和受欢迎的风格与极度强硬结合在了一起。1984年至1994年期间担任和黄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Simon Murray)回忆道:“他会走进一间满是人的屋子,说‘大家好,我是李嘉诚'??好像别人还不知道!”
“嘉诚这种人很罕见。在这个新世界中,他身上体现的全都是旧的价值观,”艾伦•哈森菲尔德在谈到李嘉诚传统、较为冷酷的一面时表示。“在我与嘉诚打交道时,我们不需要合同。一个握手就代表一切。但如果你让他丢脸或与他作对,你与他的合作就只能到此为止。”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李嘉诚同意道。“不幸的是,许多人混淆了坚持原则和强硬,尤其是当这些原则有时意味着他们的要求会遭到拒绝时。”
一个拥有李嘉诚这种成就的人,魅力和固执的结合并不令人意外。然而,熟悉李氏家族的人表示,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似乎各自继承了父亲双重个性中的一面。一位和黄内部人士将和黄及长江实业副董事长李泽钜(Victor)形容为“传统、本分的中国儿子”。他已婚,育有4子,与父亲住在一起。迄今单身的李泽楷则魅力四射,生活自由,非常独立。“李泽楷知道如何喝红酒,如何讲笑话,”李氏家族的一位朋友说道,“但我从没听李泽钜讲过笑话。”
“李泽钜没有继承多少父亲的创业热情,如果说有的话。他比弟弟更固执,更不愿冒险,”李氏家族的另一位朋友补充称,“李泽钜还采取了强悍的方式,决不放过交易中任何可能赚到的钱,这可能会招来很多人的憎恨。李泽楷更有魅力,过分具有创业精神。”
李嘉诚自己则说:“李泽钜22岁进入长江实业,从最底层做起……李泽钜和李泽楷都是我的儿子,他们自然继承了我的某些性格。在业务上,他们都坚持原则,严格遵守合约。(李泽钜的工作)肯定不是胆小的人能干的。”
“李泽楷有自己的业务,可能不会回到长江实业或和黄,”这位大亨补充道。“然而,我个人也有一些海外业务,一旦时机成熟,李泽楷可能会帮我打理那些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