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南方雨雪灾情和各地正在开展的救灾工作,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王二平研究员4日指出,无论发生何种灾害,都要特别重视受灾群众的社会心理,以使救灾工作更加有效。
王二平表示,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通信和交通困难,群众急需了解整个灾情状况、持续时间、对自己当前及未来生活和活动的影响等。政府应当是灾情和救灾工作最权威的信息源,如果政府的正式沟通渠道不畅通,谣言就会迅速传播。这些谣言既有不法分子的恶意编造,也有受灾情影响的群众对灾情猜测和预期的演变。谣言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给政府救灾工作带来额外阻碍。
专家建议,受灾地政府可利用广播电台、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络等一切途径,及时、准确地通告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在交通站港,可以每一小时通告一次;对被困在路上的群众,应视条件至少一小时通告一次;对居民社区,可以每半天通告一次。及时通告不仅仅是传递灾害和救灾工作信息,还传达了政府的关怀情感信息,可起到巨大的安抚人心作用。受灾地区所有国家公务人员,都有责任如实传达政府发布的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通告的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细节一定要统一,任何人不得歪曲或搪塞。
王二平还表示,准确通告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强调的是有利的和不利的信息、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信息都要通告。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最具有说服力,也能强化群众对政府政治效能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