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焦急、无奈、麻木、茫然,等待回乡的人脸上的表情,如同天气一样,变幻无常。
大面积的雪灾已持续多日,列车一次又一次晚点,平时只走十多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却要走上三四天时间。无论是等待还是行走,都将面临不可预知的变数。无数人由此陷入焦虑、抑郁、不安的心理煎熬中。
“在心理学中经常会讲到一个概念,就是抗逆力或者心理弹性,它指的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要具有一种良好的适应能力。显然,暴雪是一个突发的复杂事件,人们因此出现紧张、恐惧、沮丧等情绪都是正常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时勘说。
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未来几天的天气并不能很快好转。“在这个困难时期,提高广大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和战胜灾害的信心至关重要。”时勘说,由于恶性情境的反复刺激,人们的抑郁状态可能导致心理麻木、自救意识薄弱,一旦灾情加剧,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那么,该如何安抚民心,消除公众的焦虑心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政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政府要向民众传递有关灾害的正确信息,对于救灾信息尤其要及时披露,比如说,对于被困在铁路上的群众,应该随时告诉他们解救工作的进展情况;
“其次,政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消除民众中的恐慌情绪,比如利用手机短信向灾区民众表达问候;
“另外,政府有关领导人应该多出面,多表态,同时深入灾区鼓舞民众的信心。”
“除了安抚旅客,一线救灾人员也需要一定的心理关怀。”时勘指出,很多处在抗击暴风雪一线的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多日缺乏休息,严重的生理疲劳、高强度高压力的体力劳动、未知的风险以及大量的情感付出(安抚旅客),将可能导致这些人出现心理枯竭(工作倦怠)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