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弥补三千万留守孩子所缺失的巨大亲情漏洞 ? 我早就知道这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命题,可是我又不得不拟下这个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号!期待它能触动那些沐浴在爱河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悲悯,否则我会在留守学生的孤独凄怨的眼神中,心碎成千瓣万片! 1.死亡就这样突然来临了! 2006年09月04日,我第一次来老湾中学来报到的路途中,就遭遇一件怵目惊心的事情:那是一个天气灰蒙蒙的下午,开向老湾中学的破旧三轮车突然停了,因为前面围了很多的人,车子熄了火,我清晰地听到沙哑的老迈的哭泣声,我一跳下车就听到有人小声唉叹“真惨真惨!太汗心了!” 等我拔开人群一看,发现一个满脸皱褶头发花白的佝偻老人,扑在一具幼小的有些浮肿苍白的孩子的身体上哭泣。 无论老人的哭声多么惨戾,可是那个笔直身在濡弱草地上的孩子,一动不动,仿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悲与喜,痛苦与欢乐,都离他远去,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是闭上眼睛在冰冷的世界里做着肥皂泡一样空幻的梦了。 “他奶奶你别哭了,再哭你的眼就要瞎了,出了这样的事,也不是你的错,一个人一个命哦,唉,这么一个孩子就这么好好突然就没了。。。。。。”旁边一个中年妇女呜咽地劝慰道,她伸手去拉老人,可是老人死抠着那惨白尸体就是不放手。 从围观者七言八语中,我很快理出整个事情的逻辑过程,原来:幼小的尸体正是这个老人的独苗孙子,今年才八岁,父母在外打工把孩子丢给奶奶,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昨天下午有些燥热,他就和几个小伙伴下长江洗澡,别的小孩子都上岸了,只有这个佝偻老人的孙子在长江水面消失了,邻里众人打捞了一夜,可是长江太大了,水流也急,孩子浮肿的尸体才在离出事地点二三里的江岸边浮了上来。 我无语。 老人的哭声像一把尖利的刀子直袭在场每个人的内心那温软的东西。 “这父母也太狠心了,孩子这么小怎么舍得把它留在家里啊?” “说的也是,奶奶七老八十了,哪还能管住这些小猴子一样的孙子啊!” “你们也别怪父母,现在谁的日子不难啊,本来就挣钱不多,城市里消费又高上学又贵,把孩子带在身边根本没有办法生存!” “听说孩子父母听说这件昨天夜里一里向回赶了,唉,就这么个独苗,肯定伤心死了!” 众人七嘴八舌地评论这件事,去老湾中学的车子开动了,我不得不登上车子,带着一颗沉重的心离开了,此时远处的天空还阴沉着,我怎么感觉冬天突然就来了! 2.“我知道那个女人是我妈妈,但是我没有叫她!” 2006年09月11日,我接手了老湾中学108班的班主任工作,全班五十五人,我知道我身处于农村教育环境,教育现状很复杂,出于职责,我决定询问一下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以便与学生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和沟通,能及时地给予孩子们完整的成长教育。 有个叫汪媛媛的腼腆小女孩,我问她爸爸做什么工作,她答非所问:“打工没有挣到钱,很久没有回家了,老师我没钱念书了!” 她的神情像渴望春雨润泽的枯苗. 我苦涩地一笑,然后理理她的杂乱无绪的像稻草一样头发,不想就同一个问题再问下去就闲问她,怕再伤她的自尊心,转移话题问道:“你妈怎么不给你洗头?” 她好长时间没有说话,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掉了下来,最后才小声地说一句:“妈妈不在家里也在外打工。 我很奇怪:“妈在外打工正常啊,你怎么哭了?” 汪媛媛泪眼朦胧地说道:“我妈跑了,打工不要我和爸爸了,有五年没有回家了!爸爸也打工去了,他说他很丑,也不回家了。” 我感觉自己掉进了冰窿。 傍晚我就打电话到汪媛媛家,接电话的自称是她的小姑,我和她一聊汪媛媛,她的小姑声音变得很婉转低沉:“孩子的父亲在外打工落下了一身病,她妈妈是云南人和她爸爸是打工认识的,但是前几年媛媛那没有良心的母亲声称出门打工,却不告诉家里人在哪打工,已经有五六年没有回家了,也从来没有寄过一分钱回家,媛媛的爸爸也是我哥哥身上有伤在外打工很难,本来就没有什么手艺和本事,再加上媳妇抛弃了他和孩子,不好意思再回家乡了,一年也就回来一次,挣钱难啊,可怜了汪媛媛这孩子啊,没吃没有的穿。我是她小姑,我不得不收留她,可是我也有二个孩子啊,我们家的日子也难啊,老师你能不能给她想点办法减免一些学费?我这里谢谢你了,如果孩子将来挣钱了一定还你的大恩大德啊?” 汪媛媛小姑的话让我彻夜难眠,我在思考汪媛媛的命运以及和她命运相似留守孩子的经历。 第二天我又找到他们村子,从邻人打听了一下,情况果然是真的,村子里的人只要一谈到汪媛媛这个孩子,都唏嘘不已。 第三天我找到学校的周校长,谈到了汪媛媛这个孩子情况,周校长苦笑,语重深长地说:“现在这个社会,在我们经济落后的农村这样的情况太普遍了,作为学校能拯救一些是一些吧,为孩子减免学费是小事一桩,但是谁来弥补孩子所缺失的巨大亲情漏洞???” 是啊!减免学费只是一件小事,重要的是谁来给这些留守孩子所缺失的亲情买单呢??? 一个星期后我在汪媛媛的周记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 “我永远记得五年前妈妈回来的日子,当时我正和奶奶在菜园里拔白菜,我知道那个女人是我妈妈,但是我没有叫她。。。。。第二天那个女人拎着包又走了,再也没回来过。” 在我们班还一个叫有个叫王文德的内向男生比汪媛媛的情况更不好,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发现他一个一直喜欢独坐在角落里,眼神里总是有一种惊恐的东西当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基本状况以便册记,可是我连问很多次,他就是不言语,这时走过来一个同事,一看到他,就对我说:他王文德啊,你一定要多照顾一下,父亲得精神分裂症,母亲打工跑了,七年没有回家管他了,家里穷得三顿吃稀饭的钱都没有! 当我再看王文德的脸时,他泪流成河了。 3.每次到夜里,我和弟弟都会感觉到孤独和害怕! 姚旭磊是个成绩很优秀的孩子,上次调查他说他的父母都在家,我看他神色镇定,后来也因为初建班级事务忙,也没有时间去核实,对他的话我信以为真了。 可是最近我发现她成绩下降了很多,而且常常咳嗽,咳嗽的振动声让整个教室都在颤动,我叫他不用来上课了,在家休养一下吧,可是第二天姚旭磊这个孩子还是来了,但是咳嗽声更大了,脸胀得通红。 我问他买药吃药了吗?他回答:吃了。 但是从他的眼神里闪过一声惊慌,我能感觉到他在说谎。 放学之后我就跟着别的同学到他家去家访,当我一看到他家的房子时,我愕然了,想不到现实还有这样的房子,这哪是房子,简直像窑洞一样。里面全是黑乎乎的,只一盏昏黄的灯光我看到了姚旭磊和一个更小的孩子趴在桌子上写字。 我一看姚旭磊家里杂乱无章的陈设,和那单薄而肮脏被子,我就知道了家里的大人离开很久了。 果不出所料:他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半年了,只留下十二岁的他照顾九岁的弟弟! 我问他的弟弟:“哥哥咳嗽这么厉害买药了吗?” 弟弟摇摇头哀婉说道:“爸爸妈妈走时只留二百元,买药就没有钱买米吃了!” 我急忙掩面过去,假装掠头发,很快拭去夺眶而出的眼泪。 屋外夜色深沉,夜风呼号,我问了一句:“爸爸妈妈不在家晚上你们怕吗?” 姚旭磊看了看被风抖动的破碎的布帘:"每次到夜里,我和弟弟都会感觉到孤独和害怕!” 很快我找到附近的学生帮他买了药,马上拔通他父母的电话,告诉他们孩子的情况,姚旭磊的妈妈哭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啊,家里实在是赚不到钱,孩子连学费都没有,我不得不出门打工吧,他爸爸又有内伤,身边又不能没有人,可是又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因为这里的消费太高了,学费也高,我们供不起啊,孩子将来还要钱,不得不打工啊,老师,麻烦你了,我看看明天能不能回家一下,即使回去也只能住一二天啊,因为我请假请多了,厂里会扣我很多奖金的!” 我再次无语! 中国这几年经济的确发展很快,尤其是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却很缓慢,二极分化在加剧,二元时代的残酷对比越来越严重,因为农村最主要最精锐的劳动力流向了城市,却把最弱势的幼小的孩子留在贫困落后的农村环境,忍受没有亲情的人生成长缺憾。 有人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城乡二元时代,城乡经济悬殊过大,二者磨合必然有阵痛,留守孩子是制度的孤儿和牺牲品。 我感觉到无限的悲哀和震惊,我们的社会发展将以这些天真不懂事的留守孩子的痛苦为代价换取。我们的孩子也是孩子,城市的孩子也是孩子,偏偏以更处于弱势的农村孩子来承担严重缺失亲情的痛苦。 4.谁也管不到老子? 王六二是本学校初二年级有名的学生,所有见过他的人,都对他印像深刻,他的身上衣服永远最脏的, 领子上的污垢让人作呕,秋天下雨别人穿上胶鞋,只有他穿着薄薄的黑布鞋,一脚泥。 看人的眼神总是充满了敌意和恐慌。 在班上他也是让班主任最头痛的孩子,只要趁老师不在,就大喊大叫,班干管他,他就可能找人找班干的麻烦。向同学借东西,别人不借,他就会骂同学,自私与冷酷让所有的同学都远离他。老师批评他,他熟视无睹,听而不闻,依旧我行我素:上学迟到,上课看闲书,做小动作干扰别的同学,考试交白卷,和同学交往喜欢撒谎作假,甚至有时还辱骂授课老师,跟踪老师。看到同学的东西好,总是喜欢小偷小摸把它据为已有,明摆着是他偷的,他总是矢口否认,当铁证如山时,他就像一块石头,无论你怎么骂他,他一言不发。让人哭笑不得。 前几天王六王不知道怎么又犯错了,被班主任抓出来训斥了几句,训斥完了叫他到教室里去,可是他坚决一动不动,像一尊千年的石雕。 冬天的风刺骨,他一身单薄地站在那儿发抖,我试着劝他到教室里去,他像没有听到一样。当我问他爸爸妈妈在哪儿时,他居然流下了眼泪。 那是孤独的泪水,我能感觉到,我耐心劝导这才知道他是从一出生就跟着他奶奶长大,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奶奶年纪大了,根本管不住他,也不知道怎么管他,动不动就打他,所以他根本不听奶奶的话。 今天我又见到他时,他正坐在座位上看着窗外的铅灰色的天空,让我一惊的是: 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了一种荒凉和仇恨,这种荒凉和仇恨我清晰地知道他是来源于亲情缺失。 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我们班五十五人,父母在家照顾孩子的只有七个家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家长都远离家乡打工去了,别的班级甚至整个学校整个农村教育现状都是这个概率。 被迫出门讨生活的父母们通常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和孩子们相聚,剩下三百六十个日子里,虽然有爷爷奶奶或者姑姨的照顾,可是那种温暖如春的父母亲情之爱却是他们无法替代的,幼小的留守孩子孤独地成长。 在这种亲情缺失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孤独,自卑,对人缺乏信任,顽劣暴躁,性格上的缺陷比同时代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更让人惶恐和不安。
孤独的日子里,谁给留守孩子缺失的亲情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