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可提出哪些建议?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政府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疫情防控过程中充分暴露了我国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制度体系建设上存在的短板。
建设完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体系不但是提升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防能力的手段,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要求。 首先应加快建设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能力、制度、法律建设等层面,做好完备的突发公共事件体系建设。其次应加快推动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主体地位。最后应增加国家财政对于公共为卫生领域的投入比例,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资金来源、法律支持与机制保障。
健全风险预警响应与信息发布机制 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公共性的特点,普通人群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信息爆炸,在做经济决策时往往手足无措,疫情对对消费者信心及固定资产投资都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冲击,此时政府的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及全面性的重要性变得以凸显。 政府应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局势,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及响应机制,加强对各类市场中投资者心理的监测与识别,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流程及方法,及时发布准确可靠的风险预警及可靠结论。 在最短时间内稳定舆论形势与民众情绪,做好虚假信息的及时澄清,控制不实谣言传播,努力降低此类突发公共事件对消费者信心的损失,防范市场有可能产生的大幅震荡。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畅通传导路径 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与疫情发展指标的影响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市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在疫情爆发后并未及时对国家的货币政策做出预期响应,Shibor偏高代表货币的市场价格走高,这与央行多次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期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的预期相违背。 与此同时疫情对CPI指数造成了显著且持久的正向冲击,而食品在CPI指数包含的8大类商品中涨幅最为突出,分析可见疫情对第一产业带来了一定的通胀压力。 因而,一方面应持续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积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强对市场货币基准利率Shibor的引导,推动突发公共事件期间市场资金获取成本的有序调整,降低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难度。
另一方面应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补充Shibor未能提供的流动性空间,降低市场资金获取难度和成本,对小微企业提供更大的融资支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与此同时,应注意引导资金流向,规避第一产业内部的通胀风险,带动三次产业实现良性复苏。 保障就业以改善经济预期 疫情对消费者信心指数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冲击,而收入是影响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指标,通过改善就业,保障居民收入的方式,可以改善消费着的未来收入预期,提振消费信心。 首先,按照国家的保就业政策要求,坚持疫情后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加大政策协同力力度,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实现联动,适时进一步推出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提升投资和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支持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优先发展,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升消费能力,稳定市场需求。
其次,继续有针对性的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着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扩大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建立人才储备计划,扩大市场容量。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完善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不断优化手续流程,搭建全国性网络供需对接平台,提高人才匹配效率,规范市场秩序。 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缓解期焦虑情绪。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加大对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重视改善人居环境,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家乡就业。
同时,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保护,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稳定城乡就业局势。最后,加强就业形势的大数据监测与分析,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就就业形势分析机制和失业调查检测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系统,推进数据互联共享,推进“智慧就业”建设,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直播招聘、专场招聘等方式提供对接服务。 刺激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 疫情对社会消费品零售以及消费者信心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冲击,而当前阶段,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比接近3/4。采取措施促进消费,一方面有助于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损失,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逆周期调控的有效性,努力实现稳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 短期,落实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的相关政策,通过发放消费券,购物券,优惠券等方式激发市场潜力,抓住国外留学人员、疫情防控保障人员回流消费机遇,推动免税市场创新发展,提高国内市场对高端消费的承载力和新引力。
加强猪肉、蔬菜、水果、冰鲜冷链等重点产品的安全消费的正面宣传引导,防范猪肉价格再次出现大幅上涨,推动公路客运加快恢复,稳定消费预期和信心,稳步引导和促进消费信心恢复。 长期,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5G网络设施建设与商用步伐,推动以5G为产品为代表的智能便利体验为特征的只能消费崛起,推动健康保障产业相关的健康消费、体育消费保持当前良好发展势头,大力支持和引导新兴消费发展,鼓励在线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餐饮外卖等新兴服务消费加快向线上转移,支持传统线下零售和电商平台、支付平台、数字技术企业加快合作。 大力支持国产品牌发展,鼓励国产品牌加快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汽车消费转型升级,推广各类新型家电消费,鼓励住房租赁消费,稳步推进影视娱乐、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恢复。积极拓展城乡消费,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的比例及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适度扩大政府投资并充分拉动民间投资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造成了较为显著的负面冲击。为拉动社会投资总额增长推动经济复苏,应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力量,辩证处理好两者在疫情后经济复苏中的关系。 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投资的力量优势,适度扩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增加政府采购,提升社会有效需求,拉动社会供给增长。落实“新基建”整体布局,推动5G基站、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型轨道交通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应注意适度控制政府投资借贷规模,防范财政风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政府投资计划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应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民间资本的供给潜力。
在政策导向上,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制定与自然资源结构、人力资源,人文资源相适宜的产业政策,注重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力量,在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获取方面赋予民营经济更加平等的地位,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为经济恢复诸如更多市场化动力,挤入民间资本投资 在投资方式上,应更多集中于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的开放民间投资市场并保护民间资本产权利益;充分利用PPP模式混合资本投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发展,让民间投资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当经济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应适当降低投资比例,由产业政策干预过渡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共享降低社会投资的建议成本难及市场秩序调节的时间成本,扩大民间资本的覆盖面和有效性。推动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打破制约民间投资进入的各种隐形藩篱,提高民营资本投资信心,促使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结语 总的来说,提振消费需求需要以改善就业为保障,通过减轻企业负担与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方式拉动消费增长。而改善供给结构方面则需要从优化投资结构和把握创新机遇两方面着手,推动疫情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