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灵君 今天的各种考试,特别是新高考,指向立德树人,核心素养,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宽度、深度和真实性。是否能考北大清华,985 、211名校,绝对不在于死记硬背,大量盲目刷题,而取决于其思维拓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需要重视提升学生学科思维与理解能力,重视教会学生陌生复杂环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有本事的学生,学会老师没有教过的东西。课程是天,课堂是地,成绩是王道,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是金刚钻。强化学生学习力培养,有了学习力这个“金刚钻”,他们不仅能高效解决问题,考高分,上名校,而且敢于揽下未来人生遇到的所有的“瓷器活”! 其实,我们欠学生一门“学习学”课程。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好好学习,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我们一直以为,学习就是“大量重复并记住信息”。 而学习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习能力培养。能力来自方法。方法不对,功夫白费;方法正确,事半功倍。考高分,上名校,学习方法最重要。重点学校录取通知书不发给努力学习的同学,只发给找对方法努力学习的同学。提升学习力,系统指导学习方法,恰恰是我及其团队的强项,我本人独创有全套系统的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课程。 学习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二,是学习动力的激发。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零难度起步,让学习真实发生,不断掌握新知识,循序渐进,获得学习成就感,满足其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过程中,鼓励他们积极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对其学习好品质及时认可、赞美,让其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产生求知的强烈需要与欲望,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最好的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一旦学生有了这种持续的内在学习驱动力,人生学习的追求和信仰,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大的奖赏!比那些“励志报考”打鸡血,一会儿的“热闹”,要强十倍,一百倍。 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吃透教材,确保课本主干知识全掌握,夯实基础,高考命题源泉全覆盖,所有知识一网打尽;同时,采取实效措施,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精读经典,强化知识积累,扩大学生学习的“宽度、深度”,强化实践,提升学生学习的“真实性”,提高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科素养,依据各学科学习规律,知识学习特点,强化题型训练,强化变式训练,强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训练,学会思维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学会一道题,而会一类题,甚至会站在高考命题老师的角度,命题,评判卷子。 指导学生入学高中,一开始学习,就要学会站在知识体系的高度学习,课本整体学习,大单元整体学习,文本具体知识夯实基础后,强化纵犁竖耙,纵横比较、分析、借鉴学习,强化跨模块、跨学科学习,提高综合训练,提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近十年高考真题模拟训练,重点知识、题型,“1+X”学习,围“点”打“圆”,提高高考实战应对能力,确保学生考高分,上名校。 学习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三,是学习毅力的培养。一切教育都是培养优秀习惯的过程。实践中,我们通过好习惯培养“四大项目工程”的持续实施,培养学生学习好习惯、行为好习惯、生活好习惯,同时培养其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奋斗拼搏精神!大量的事实证明:一、盯着高分,没有高分;把与考高分有关的好习惯,培养好了,高分自然就来了。二、有些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学会自主学习,见人彬彬有礼,学会感恩等等,家长通过学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快就能感受出来,从而对学校产生立竿见影的好感,并不由自主口碑相传,迅速形成品牌效用,对学校初期的稳定、发展,非常有利;对于后期,学生的成绩提升,帮助更大。三、长远看,习惯决定命运,培养习惯,成就人生,绝不是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