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资 讯
 
服 务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在线--您的心灵家园 、成长乐园! 心理咨询预约客服电话:010-62205655、84722258、86868848  
   首页 >> 资讯>> 心理大观 >>热点关注

 

美国特稿: “致命”的孤独
2008-04-29 15:31:41    作者:《金融时报》作家: 斯蒂芬

1994

年春季的一个早晨,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约翰•卡乔 波(John Cacioppo)起身推开座椅,独自到校园里散步。散步时是卡乔波思考问题的最佳时机。那一天,他要思考一个恼人的科学问题。多年来,卡乔波和其他人一直在研究大脑如何处理信息,而这些过程又如何决定了人身体上的生理反应。但这时卡乔波却开始觉得,过度关注头脑与身体上的互动,会忽略等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回忆道:“当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头顶位置。而诸多使我们成其为人的东西,并不局限于作为信息处理器官的大脑中。”卡乔波想要考虑第三个因素:我们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生活,乃至于社会本身,是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大脑,而这种作用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不仅是现在,还有此前的世世代代。

那天天气不错,清亮的阳光透过附近树梢上初萌的嫩叶洒下。当卡乔波沿着一个小湖岸边踱步时,他意识到,若想探究社会联系对于大脑的重要性,他需要观察那些缺乏此类联系的人??他需要通过琢磨那些极端的例子,来推定社会联系对我们所有人大脑的塑造程度。换言之,他需要研究孤独。

孤独感与疾病

我们所有人都会时不时地感到孤独的痛楚。研究表明,大约80%的人承认,自己时常会有孤独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当电话铃响起,当肩头放上一只友好的手,这种感觉就会过去。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孤独感可能长期伴其左右。大约每4个人当中,就会有1人有那种挥之不去的感觉:他们的社会关系不是自己所希望的那一种。

这可能并不让人觉得意外。然而,让人往往无法理解的是,长时间的孤独感所带来的后果,远不止于情感方面的悲伤。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反复发现:长期经历孤独感的人,结果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与孤独感相关的疾病,足以列出一长串令人不适的清单。有一组研究者发现,社会联系很少的人更容易患上普通感冒;另一组研究者则在近期表明,羞于社交的艾滋病人对治疗艾滋病药物的反应较差。

在同样致命的情况中,还包括那些与社会隔绝的妇女,她们在确诊为乳腺癌后死亡的机率更大。独居是一个危险的因素,它会引起多发性心脏病,以及心源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而且,孤独感强的人睡眠也不好。去年最新研究显示,孤独的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几率,是社交活跃的同龄人的两倍。

对于孤独者来说,早卒的几率明显更高。这已不是什么全新的发现。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林奇(James Lynch)在专著《心碎》(The Broken Heart)中警告称:在有些社会里,人们不与他人分享思想、希望和感情。他写道:“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要去选择:要么一起活下去,要么面对孤单早逝的可能性。”

但孤独这种心理状态,怎么会给身体造成如此明显的影响,而在大脑(不仅是孤独者的大脑)如何工作方面,这些影响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些都是卡乔波想要回答的问题。

孤独与健康的生物学联系

当卡乔波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时,当时普遍的看法认为,这是“布里奇特•琼斯效应”在作祟(源出电影《布里奇特•琼斯的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 ): 坐在沙发上一个劲地吃冰淇淋,会让你不健康??这没错。但相比而言,孤独者锻炼身体的可能性更小,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向别人求助的可能性也更小,这些也都是事实。

但卡乔波认为,这些“健康的行为”不过只是事实中的一小部分。他的理论是,孤独感肯定是以某些更为根本、有趣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长期健康。因此,在14年前那次湖边漫步之后,他开始进行一项研究计划,这项计划一直延续至今。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同事们(现在是在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一直在梳理我们那些社会性、情感性、神经性和生理性的自我之间的相互联系??卡乔波将其称之为社会神经科学。

卡乔波表示,他的研究团队最早形成的认识之一,是“孤立”与“孤独”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研究的一些更为有趣的路径,与‘感知到的孤立'相关。在多数人身上,是感知(自己是怎样地与世隔绝)推动了其它大脑与基因进程。”

有一条最为重要的线索,表明在孤独与健康状况不佳之间,存在着某种生物学上的联系:许多疾病都与孤独有关。例如癌症与心脏病。这些疾病似乎都与某种相似的生理问题同时发生。它们都与炎症有关。但这种联系又产生出一个两难问题:孤独者的血管内还容易产生各种高水平的压力荷尔蒙,而大家知道,这些压力荷尔蒙又可以减少炎症。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les)的史蒂夫•科尔(Steve Cole)表示:“我们知道,这些羞怯而孤独的人容易患上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并死于这些疾病。而压力荷尔蒙本该保护他们免受那种负面作用。”

卡乔波、科尔和其他人已开始追踪某种因果关系的蛛丝马迹,这能够提供一种机械的解释:孤独的社会与情感因素可能如何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来自基因的证据

每年都有200名来自芝加哥地区的志愿者拜访卡乔波和同事路易丝•霍克利(Louise Hawkley)共同管理的一座实验室。他们要经历一系列令人筋疲力尽的调查、测试和评估。在研究者展开的一项调查中,他们对参与实验的一个分组进行了研究。在这个分组一,有7个人被评为最不孤独的人,另有7人的孤独感评分最高。研究者抽取每位参与者的血样,并使用DNA技术来研究他们的白血球。白血球是具有协调炎症及免疫反应作用的细胞。他们发现,孤独感似乎与一组209种基因的活动变化有关。

这些变化远非随机发生的。那些能刺激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炎症的相关基因,在孤独感较强的人群中更为活跃,而他们抑制炎症的基因则没那么活跃。孤独的人血液中的压力荷尔蒙水平较高,而他们的炎症却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被降低,研究者们为这种现象找到了基因方面的原因。科尔认为,结果是炎症“失控”,而与之相关的疾病亦是如此。

但看来并非只有炎症的基因才受到孤独感的影响。研究者们还发现,在长期感到孤独的人群身上,两组有助于抵御感染性疾病的基因也作用较小。第一组基因能制造出被称为1型干扰素的分子,其作用是抵抗病毒。另一组基因则是一组抗体基因,它们是免疫系统用来标识需要消灭的异质物的。科尔认为,“在免疫系统通过这些炎症信号来过度夸大危险程度的同时,它对于身体面临的一些关键类型的病原体则反应不足。”

对于卡乔波,了解这种生物效应网络,使得他对孤独感有了一种根本的重新评估。他表示:“当我开始研究孤独感的时候,人们只认为它是一种不舒服的状态,它不具备任何补偿性的特质。一些人拿它当抑郁一样看待,另外一些人将它与性格内向看作是一回事。我们发现,这些概括都不准确。”

“孤独开关”

卡乔波的结论是:通过迫使我们寻找同伴,孤独感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核心的角色。卡乔波在今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对这一观点加以扩展。他解释道,对于我们人类演化史上的先祖来说,他们可以通过集体性的劳动来进行分工、保护自身不受掠食者侵害,并普遍存活下去。“孤独的痛苦,孤独带来的烦躁不安以及敌意,原因都在于‘相互联系'与人类生存是如此地密不可分。”

卡乔波解释道,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与世隔绝是件危险的事情。因此,孤独感可以被看作是鼓励你找寻同伴的一种催促??“我们将它比作是身体上的疼痛”??它会警告我们要小心身体上的伤害。“没有身体上的疼痛,你不可能活得长久。”然而,卡乔波表示:就像人们可能会在对身体致因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形成慢性病痛一样,一些人尽管生活在人群中,但也会感到孤独。当“孤独开关”卡壳在“开”的状态时,一种正常情况下的健康反应会变得致命。

芝大研究者在与荷兰的双胞胎一起展开工作时,他们试图想要了解,是什么导致“孤独开关”卡壳的。后来他们发现,易感孤独的体质,部分是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一个人是否会经历严重的孤独感,有近50%是基因方面的原因。而剩下一半的原因,则与他一生中的经历有关。

卡乔波的“孤独”哲学

最后,从事观察孤独者的这份工作,让卡乔波对孤独者的行为、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类行为,形成了一种哲学的眼光。他笑称,“当我看到孤独的人在做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时,我更喜欢他们。更喜欢他们,是因为我意识到,他们所体历的那种痛苦,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比以往更加同情他们,而当我自己也有那种感觉时,我对自己也更加同情。”

他表示,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大家都理应更敏锐地关注人们在社会联系需求上存在的个人差异。“我想,我们的文化中对此存在误解。现在的人总是认为:如果你有机会能从这个国家一头搬到另一头,从而获得一次提升,而你又没这么做时,那你要么神经有问题,要么就是软弱。这就有点像是向一位对盐过敏的人说:他们不吃盐是有神经病。然后,等他们再开始吃盐的时候,你又责怪他们患上了心血管病。”

通过这些方式来考虑孤独问题,同样还可以为我们当中那些陷于孤独的人提供安慰。不管这种孤独是转瞬即逝,或是其他的形式。尽管或许孤独多少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正是我们人性的由来。正如卡乔波所言:“我们可能会‘卡壳',但解决卡壳的方法之一在于:你一开始就要敏锐感觉到,这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译者/李晖


 

 往期回顾
 
 联系方式
 
预约电话:
010-62205655
咨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校内
乘车路线:
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积水潭下车换乘810路、826路、47路、626路 、38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公交:乘坐16路、22路、38路、47路、104路、304路、331路、618路、626路、635路、645路、810路、826路、919路、939路、949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银行账号
 
公司账户

开户名: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北七家支行
账 号:0612000103000018047


个人账户
户 名:张照坤
卡 号:
中行: 6013 8201 0000 8785 118
建行: 6217 0000 1002 4027 180
工行: 6212 2502 0000 6483 380
农行: 6228 4800 1067 6690 315
邮政: 6221 8810 0006 4202 088

| | | | | |
 

网络商标:心灵在线.商标 京ICP备10023055号-3

版权所有: 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9-2099
TEL: 010-62205655 专家热线: 13681586989 E-mail :zzk118@126.com
北京心理咨询地址: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师大校内)   邮编:100875  QQ:982881848
本站关键词: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心理培训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北师大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