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处于一种心理敏感度较高、心理变化复杂的状态。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重大事件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塑造与心理健康。其中,家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朝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反之,则可能会给青少年造成消极的影响,甚至是心理创伤。因此,家长们有必要了解家庭目前的教养方式并及时进行调整。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包括两个维度:控制性和反应性。 控制性指父母对孩子限制和要求的程度。控制性高的父母会提出许多要求限制孩子的自由,他们会积极监控孩子的行为,以保证孩子遵守了这些规则。反之,控制性低的父母对孩子的限制则少的多,他们对孩子几乎没有什么要求,给予孩子相当多的自由。 反应性指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的关爱和回应的程度。反应性高的父母常常微笑地面对孩子,表扬和鼓励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即使他们会批评孩子,但也表达了温暖的关爱。反应性低的父母经常批评、贬低、惩罚或忽视孩子,并且几乎不会告诉孩子他们是值得重视和关爱的。 根据控制性和反应性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互惠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忽视型四种。 1 权威-互惠型 特征:高控制、高反应。 这是一种有控制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这类父母会对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要求孩子遵守适当的行为规则),并且注意说明要求孩子遵守规则的原因,确保孩子遵从这些规则。同时,这类父母也会更多地接纳孩子的观点并做出回应,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 通常情况下,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可能与父母建立有效的联系,形成安全依恋。同时,孩子会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倾向于有成就导向,乐于跟他人合作,自尊心强。 2 专制型 特征:高控制、低反应。 这是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往往会强加很多规则,期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但他们很少向孩子解释遵守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经常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如权力专断或爱的收回)迫使孩子遵从。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焦虑、退缩和不快乐,在与同伴交往中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敌对心理。 3 放任型 特征:低控制、高反应。 这是一种接纳而宽松的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几乎不对孩子提出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不会密切监控孩子的行动,很少对孩子的行为施加严格的控制。然而,这种教养方式可能无法很好地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必要的社会规则。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很不成熟,任性蛮横,容易冲动,往往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缺乏责任感,合作性差,很少为他人考虑。 4 忽视型 特征:低控制、低反应。 这是一种极度宽松且没有要求的教养方式。这类父母既不管教也不回应孩子,他们或拒绝孩子,或沉浸在自己的压力和问题中,以致没有太多的时间或精力投入到养育过程中。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以上四种是比较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父母自身观念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会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伴随一生。许多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出更加健全的人格,保持更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不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在应对情绪与生活中的困难事件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足,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可能会使他们采用不当的行为来抒发或缓解自己的情绪,例如手机成瘾、自杀或自残行为、校园欺凌等。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为了孩子的更好成长, 应该尽力去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并根据孩子的天生气质,采取适宜的教养方式,提升亲子依恋的水平。 孩子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满足,同时也有心理、情感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关注、询问,通过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最新状态与需要。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直接表达爱意是非常困难且羞涩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能感受到关爱与支持十分重要。也许一句及时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等等,都能够帮助彼此更好的传递情感。家庭的支持与关爱,是个体坚强的后盾,是永远温暖的存在。 在面对自己家中“有问题”的青少年时,父母可以尝试先思考一个问题:当下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否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并尊重他们独立性?在面对青少年时,父母应当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独立自主性,采用更妥善的方式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应及时听取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多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生活中的难关,帮助他们发展出更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状态。 来源: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心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