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国首创“三级预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率先构建“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以及“网格化”心理教育工作模式,着力打造“十百千万”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先后荣获省级以上集体奖励30余项、个人奖励50余项……华东交通大学心理教育中心按照“立足本校、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经过20余年的实践探索,持续在高度、力度、精度、温度、广度上下功夫,“五度”并举推进心理教育中心高水平建设,已经成为学生拨开心灵迷雾的港湾、学校温暖人心的驿站、社会发展的助力器。 心理教育理念定位有“高度”。学校坚持心理教育主动对接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紧密围绕思想引领、人才培养、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开展工作或提供支持,持续贯彻积极心理学理念,坚持去病理化、去标签化,让心理老师走出心理咨询室,走近学生,寓教于乐,开创了普及率高、接纳度高、危机率低的良好局面。 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有“力度”。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心理育人工作,配备了10名专职教师,聘任了8位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担任客座教授,长期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育人能力培训和危机个案研讨沙龙,还固定每周二晚上举办阳光心理讲坛,把校、院、班、寝四级队伍专业轮训落到实处,打造了十余名心理老师、百余名辅导员、千余名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服务两万余名学生心理成长的扎实队伍。 心理分类指导有“精度”。按照校院班寝全面覆盖、不同年级分类指导原则,对学生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一生一案”。通过开展“7个一”新生心理助跑行动(一堂讲座、一次拓展、一次展演、一份普及、一次测评、一份档案、一次辅导)、“5个一”毕业生心理起飞工程(一次排查,一次判定,一次跟踪,一次帮扶,一次拓展)、“3个一”在校生心理护航服务(心理辅导服务、心理教育服务、心理训练服务)等,为广大学生提供菜单式选择,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心理服务学生有“温度”。入学时通过工作微信添加每个学生为好友,成为学生触手可及的咨询师,让心理科普走进学生的朋友圈。面对高危学生,不简单通过休学回避问题,而是坚持资源取向,努力帮助学生找到“三个好”(一个喜爱的好老师、一个信任的好同学、一个敬佩的好长辈),持续跟踪关怀,做好家校医协同。 心理服务社会有“广度”。充分发挥学校心理教育中心和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与挂靠学校的两个省中心(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和实训中心)、一个联盟(江西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联盟)、一个督导点(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江西督导项目点)、一个科普基地(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平台优势,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培训、督导、比赛、科普等,尤其去年和今年协助省教育厅为2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开展心理培训,着力推进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关口前移,同时注重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合作,扩展辐射影响。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不断锤炼专业团队,拓展工作视野,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反哺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