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易面临多方压力,专家建议??
做到三点增强抗压能力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刘桂圣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取谐音“我爱我”,旨在提醒大学生关爱自我心理成长,促进自我身心健康。
然而,大学生处于青年期,这个阶段既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可能会面临来自学习、就业、交友等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5月23日,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记者采访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师王立强,听听他教大学生如何正确“爱自己”。
易出现适应性差、交往不融洽等问题
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认识能力发展显著,开始思考人生与理想;在探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孤独感和迷茫感;大学生个体意识不断增强,对周围人的评价偏敏感,情绪容易波动;在恋爱问题上因为没有经验,容易受挫。
据王立强介绍,进入大学后,学生们的心理问题通常有以下表现:适应性差的问题,包括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对学业的适应、对经济状况的适应和对生活自主性的适应;人际交往不融洽的问题,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再加上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易引发人际冲突,陷入孤独、逃避、自我心理设防,导致交际心理障碍;情绪问题,由于过分紧张,大学生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大悲大喜,遇事不冷静、易冲动等。
升学、就业压力成引发心理问题的主因
大四学生小林前段时间考研失利,最近又在找工作。但因为平时不善言谈,再加上遇事容易紧张,导致找工作四处碰壁。小林从小家庭环境比较优越,父母对她的宠爱比较多,近期一连串的失利让她变得比较暴躁,经常乱发脾气,甚至还出现了失眠的症状。父母怀疑她的情绪出现了问题,便带她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小林是因为就业压力造成的情绪焦虑。”王立强说,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并非个例。
王立强接诊时发现,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不良的亲子关系、无法建立稳定的同伴关系、学业压力大等。其中,就业焦虑和升学压力是首要原因。王立强分析说,大一学生的压力更多来自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大二阶段,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大三大四的时候,受就业压力困扰的比例较高。他提醒,大学生可提早制定出清晰的未来规划,明确自身价值的实现路径,有效减轻在面临升学、就业选择时的焦虑情绪。
学会倾诉 释放被压抑的情绪
由于大学生群体特殊的心理特点,王立强认为,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在心理上需要增强自我的抗压能力。首先要学会释放压力,但应选择健康的方式,看喜剧电影、听轻音乐、读自己喜欢的书等,也可以选择多与家人、朋友沟通。第二,换个眼光看待压力,以一种积极的姿态面对压力,可以将其视为挑战、机会,正视其正面价值,而不是将压力当成威胁。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充足睡眠、规律饮食、适当运动。
而对于高校本身乃至社会,王立强建议,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这一点上,这几年很多学校都是越来越重视的,很多学校都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而且还配备了心理老师。近几年,一些学校也会邀请我们对学生开展讲座,科普心理知识。”他还强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需要家庭的参与支持,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多了解孩子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适时地给予他们必要的家庭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