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前,我离开北京,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四川为灾民们做心理辅导---几年前我自费接受的心理分析培训,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派上了用场。
(一)
我们是5月21日到的四川。我们100名心理学工作者是由中国妇联、中国儿童基金会及健康863网组织,为灾民们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入川第二天,我们一组九人被安排到当地的一个家俱公司,这是一个较大的灾民临时安置点,容纳了大约一千名灾民。
根据安排,我们很快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开始工作。这个安置点是家具公司的厂房,面积很大,一千平米左右,空间很高,空气流通较好。有工作人员不时的喷洒消毒药水,也有几台电视放在四个角落供灾民使用。灾民们或躺或坐或三五个聚在一块儿聊天。
一个小男孩儿坐在两个老人旁边,看见我们过来,头很快的低下。两个老人却热情的请我们坐下聊会儿。老奶奶指着小男孩说这是她孙子,他的妈妈在这次灾难中遇难了。小男孩儿看我们一眼就把头转开,眼圈一红,泪就落了下来。田芳老师坐到他旁边,握住他的手,抚着他的肩说:“真是个坚强的小伙子。”
这时旁边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主动和我聊了起来,她们的家位于山沟里,被几座山环绕,风景优美,冬暖夏凉,总有很多的游客,所以她们大多村民都在自家开着“农家乐”,少则七八十万,多则一百多万建了漂亮的房子,生活富足,没想到被一场灾难毁于一旦。所幸她们家人都安全的走了出来,她媳妇还在路上生下一个女儿,本来离预产期还有十几天。她一边叙述灾难的发生以及她们的逃生经历,一边表达自己的情绪:有对灾难的恐惧,有对家人平安的庆幸,有对中央政府的感激,有对地方政府的愤怒,也有对未来的担忧及对现状的焦虑。
妇人的这些负面情绪并没有躯体化的表现,她没有觉得哪儿疼,晚上睡眠也还行。在整个过程中,我主要就是倾听,共情,时时搂搂她的肩,拍拍她的手。她叙述和渲泄一段后,情绪逐渐平缓。开始谢谢我们的到来,觉得我们的到来让她很感动。我对她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另一位四十五岁的妇女主动走过来拉住我的手,语速很快。我请她坐我旁边,以尽量和缓的语气跟她说话并专心听她的叙述。她说,十几天前,她刚做了子宫肌瘤的切除手术,人还没有休息好就遇到了这次灾难。她和家人一起趟着齐腰深的水一起逃出来,大家都安全。她以往还有几次大难不死的经历,她也一一叙述给我听,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命大的人。她对此次灾难很愤怒,这么美的家园,老天怎么能忍心这样毁灭!她重复了三四遍自己的故事,并说头痛,肚子上的伤口痛。我除了专心倾听,还教她在头痛紧张的时候用腹式呼吸法来试着放松,并建议她到医院检查一下手术的伤口。
一位两岁小女孩儿的奶奶说,她有一位亲戚遇难,她和老伴都幸免于难,虽然腿上有很多擦伤,无大碍。但亲人和村民的死亡以及灾难的恐怖、逃生的艰难,让她难以平静面对。她说,她很难再回想过去,想起来就会头痛。她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也不想讲。我正要告诉她不想讲可以不用讲时,她却开始跟我叙述起来。就这样,她讲一阵又说她并不想讲,但不等我有任何反应又接着讲下去。她对未来生活的焦虑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对这场灾难的痛恨和害怕,以及对亲友逝去的悲伤。这些情绪给她带来一些躯体上的不适:头、背、腰腿都痛、且失眠。我让她跟我一块儿做腹式呼吸,并教她怎样缓解疼痛。
一位四十五岁就当了外婆的妇女主动与我们谈了起来,她家在这次灾难中有一位远亲遇难了,别的家人都好。
妇人家搞了“农家乐”,修房子、装修、买家电等,前后花了七十多万,还欠着银行贷款??她对未来生活的焦虑远远大过对灾难的害怕。她觉得灾难来也来了,就接受吧,所幸家人都健在。她让两个儿子不要在这儿白白浪费时间,赶紧出去找事做养活自己,她觉得这时自助是最重要的。她也想出去找活干,但又担心年龄大,没有专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她很想回家看看,虽然家几乎被埋在废墟里,但还是希望能多拿出点什么来。面对这个坚强的妇女,我除了倾听之外,感觉实在帮不上忙。她对灾难形成的创伤自我修护能力很强,我只是很担心她对未来生活的焦虑,这不可能仅靠心理的安抚就能消除或减轻。
灾民们普遍友好,客气的对待我们,有几个老大爷主动的叫我:“过来,过来。”他们抽着旱烟,但每次只抽几口就收起来,说得省着点抽。这些老人们最小的六十五岁,年龄最大的有八十岁,都硬朗、乐观、健谈。他们在描述灾难时非常平和、镇定。他们告诉我地怎么裂了、山怎么垮了??天黑黑的什么也看不清,地底冒出大股的黑烟,闻上去一种焦焦的,臭臭的很奇怪的味儿,人被摇晃颠簸站也站不起来。
他们讲述很详细,还相互争论。他们还平静提到谁死了,谁找不到了??有的是他们的亲人,但他们脸上没有太多的悲哀。讲到被毁的家园,讲到以后的生活出路时,他们的表情和语气也是淡淡的,并得出一致的结论:这是天灾,是不可抗的,没有办法,心里要接受。
这个灾民安置点的灾民给我的感觉是他们的焦虑超过害怕悲伤,在叙述中,他们有很多抱怨,这里没有具体的组织,让灾民们觉得很惶然,不知未来的生活在哪里?
我们下午要走时,已经有好些灾民要自己回家去看看,我们不知道他们现在回去安不安全,危险是不是已经完全或基本消除,我们希望他们能再安定几天多了解下情况再回去,他们客气的附和着,却仍在相互商量回去的时间和事宜。
下午,我们又去了另两个灾民安置点。
沿途,地震造成的恶果触目惊心。这本应是两个美丽富足的村子,路边的二层小楼曾经很有设计感,但现在多如废墟,很多墙是一整面的倒塌下去。灾民们的帐篷搭在路的另一面,低于路面。解放军战士正在把旧房子彻底拆除。军车车牌显示他们是来自山东的子弟兵。
这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阳光很烈。多数灾民都在帐篷中休息了。一位妈妈带着一儿一女坐在外面,孩子的脸、手都黑黑的。我们拿出湿纸巾把他俩的脸,手都擦干净后,再发糖给他们。妈妈说,这个村因在路边,房子不高,灾难发生时虽然也有人在午休,但都成功逃出了建筑物,有人受伤,但没人遇难。而且,救援的部队和救援物资很快来了,男人们帮着一块搭帐篷,拆除旧房子。虽然也发食物,但他们大多自己做饭,只是缺水。她的叙述很平静,对灾难只能接受,对未来也不太担忧,觉得就在路对面的家应该很快就能重建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余震,但她觉得住在帐篷里应没什么危险。
另一个村的情况也相似,只是路边的帐篷是前后两排,前面是政府统一的救灾专用帐篷,后面是灾民们自己用木棍、凉席搭的简易帐篷,他们白天都在简易帐篷里待着,因为凉快。几个妇女很主动地跟我们谈起来。她们的悲伤,害怕,她们自己就在跟我们的叙述或相互的交流中得到修复,她们对家园的重建也是有信心的。只是她们对当地政府的不作为很愤怒。
(二)
5月23日,我们组被留在成都给当地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做培训。
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来了一百位左右的学生志愿者,由组里的张旭升老师上课。张老师先请同学们默哀一分钟,再请他们讲出自己在这一分钟的想法。同学们的讲述显示,他们都为这次灾难悲伤,很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灾区的人民,但也有一点担心,不知该怎样去帮助灾民们。张老师结合之前在彭州的实践,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没有太多的深奥理论,用具体案例来告诉同学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怎样处理,并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技术方法去帮灾民放松。
晚上,我们又去给其他学生志愿者作了一场培训。学生们被分成两个班,由杨润雨老师和张旭升老师分别主讲。
未来的灾后心理辅导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由于时间、地域的限制,做不了太多太深的工作。而灾民的数量庞大,我们的人数相比之下实在是太单薄。当地的志愿者们一腔热血,满腔热情却不知劲该往何处使。对他们作一些简易、实用的培训真是太重要了。
5月24日,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四个组一起来到德阳,此次灾难的重灾区之一。
我们组被分配到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琪达服装厂灾民临时安置点。这里有三百多灾民,都是东方汽轮机厂的职工及家属,他们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房里。这里还设了广播室,广播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儿。他们还组织了一只自己的志愿者队伍,队伍的成员全是小孩子,最大的十九岁,最小的十二岁。听到我们的惊叹和夸奖,孩子们兴奋又羞涩。
我们还是两人一组,只是每组还分派了一个小志愿者当助手。我们到时,正是午餐时间。在服装厂的食堂里,他们的午餐很不错:米饭,蔬菜和鱼肉。这里还设立了“受灾群众安置点临时党支部”,用大红纸把党支部的负责人和成员名单、电话、房间号及其职责醒目地贴在外墙。
等待小助手们吃饭的间隙,我们跟这里的两个主要负责人聊了聊。他们也叙述了他们的逃生经历,也说到了伤亡情况。但我感觉,他们没有彭州灾民的那种焦虑,他们对未来是有信心的,虽然他们也悲伤,害怕。但整个状态比彭州的灾民更平和、安详和淡定。
我,田芳老师,杨润雨老师召集了十几个孩子,跟他们做游戏,让他们画画、自己动手搭“房子”,很快,杨老师和田老师发现了两三个有“状况”的孩子,他们有的有暴力倾向,有的出现封闭状况。我们随即对这些孩子进行单独辅导。
孩子们用自己的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一位男孩先在纸的中央画了猪八戒,再在猪八戒旁画了一个女人。他哭着说,这是他妈妈的好朋友李阿姨,在这次灾难中去世了。李阿姨平时对他非常好,他很喜欢她。他希望李阿姨去天堂,所以想让猪八戒带她去,因为猪八戒是神仙。
我肯定了他的愿望:猪八戒肯定会带着李阿姨去天堂。小男孩稍稍平静了,我跟他一起来设想李阿姨在天堂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他觉得李阿姨会一直年轻漂亮,不会老,跟他们现在一样吃得很好,而且也能看见他在地上的生活情况。经过这样的美好想象,小男孩不太悲伤了,开始主动与别的孩子一起用废弃瓷砖搭“房子”。他还跟田芳老师一起去给大家拿水,他说:“我现在很好,我不用别人帮助的。”
另一个小女孩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纸中间是一颗心,边上写着“感谢琪达为我们做的一切”。孩子的善良和感恩让我很感动,我告诉她可以把这画做成一张卡片,送给琪达的叔叔阿姨们。她开心的点点头。
孩子们搭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几乎所有的房子都被他们加上了防震功能:他们的“房子”都有后门,说前门垮了也可从后门逃走;有很大的窗户,人可以从窗户跑掉;墙壁是双层的或三层的,这样不容易震塌;房子都是别墅,别墅不高不容易倒……
白天,这些孩子们大多与以前一样,没什么明显变化。到了晚上,有的孩子会多梦、说梦话,紧张,需要大人陪伴,也不易入睡。我建议妈妈们在这段时间要多陪孩子,也可以待他们入睡后再离开,或者睡前讲一些有美好结局的童话或孩子爱听的小笑话。
一些孩子比较封闭,不与人交往、回避人的眼神,尤其是陌生人。对这些孩子,我们没有强迫他们马上说话,只是用画画、游戏、故事、谜语、提问等方式吸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加入进来。
孩子们很懂事,有礼貌,且知道感谢。发糖果时,没有一个孩子会把我手里的糖全拿走,他们会照顾周围的同伴,会开心的或羞涩的跟我们说谢谢。还会把糖拿给自己的妈妈吃。当需要从临时办公室给大家把水拿来时,男生们纷纷报名;我们离开前,我请大家把自己吃的糖纸和废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去,孩子们纷纷照做;在吃糖以前,他们会用杨老师带去的洗手液先把手洗干净。
孩子们把我们的工作叫作“上课”,我们走时,他们不舍的问:老师,什么时候再上课啊?你们明天什么时候来啊?
等车时,琪达服装厂的董事长请我们给工人们做一下团队辅导,但由于工人都在车间工作,时间跟我们对不上,只得作罢。藤总和他的生产厂长都觉得自己压力很大,而且觉得自己有了震后综合症,一有点小摇晃就觉得地震了,连看见别人的腿晃也以为地震了。
在这个安置点,尽管灾民们的情绪亦有悲伤、难过和恐惧,但他们几乎没有对未来的焦虑,只是偶尔会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位妇女对我说: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国家那么穷,不也在废墟上建起一个新城市吗?而且建得那么好。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比那时好多了,所以重新建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可能也就二三年吧。
(三)
5月25日,我们一起来到什邡一个灾民安置点,这里大约有一千多名灾民,他们来自金河,洛水。
街的两边搭着整齐的帐篷,我们沿着帐篷开展工作。
小星是一个快四岁的男孩,他们的幼儿园完全震塌了,他是被家人从土堆中挖出来的。回来后,小星开始变得暴力,不太爱说话,一到晚上便紧张,要紧紧抱住大人才能入睡,且说梦话、睡不踏实。
他的父母到外面找事做去了,一般是外婆带着他。外婆告诉我们,小星常常提到他的同学谁谁死了,谁的脑袋掉了,谁的眼睛掉了……描述的场景相当惨烈。在外婆描述时,小星紧张地坐在一边不说话,不时偷偷看我们一眼。我们先拿出糖来请他吃,语调尽量轻柔,缓慢、目光柔和。在他不太抗拒后,我们试着邀请他做一些简单的游戏。看得出,这是个平时很聪明活泼的孩子,他的话开始变多,主动给我们出题目。大人们争论小星获救的细节时,小星停止了游戏,不时看看我们,又低下头,显得有点紧张。田老师抚着小星的肩说:“小星真坚强,小星现在没事了,可以和我一起做游戏了。”
我抽空跟小星的外婆说,请她尽量不要在小星面前重复那些可怕的情节,这等于是把这些恐怖记忆一遍遍再现在小星的脑海里,请她也告诉别的成人别这样做。
这时,一位二十一岁的小伙子进来找我要电话,说想和我们聊聊。于是,田方老师去给孩子们上课,我留下来跟这个小伙子聊。小伙子开始有点腼腆,说不知怎么开始,也不知说什么。我笑笑,没催他。
静坐了一小会儿,小伙子整理一下开始说起来。他父母都是什邡人,但他从小在新疆长大。半年前才从新疆过来帮这边的大姨家开挖矿车。地震那天,他们因为车没油了,要停工等山下送汽油上来。于是,他们买了米面肉菜回山上宿舍睡觉。宿舍在半山腰,地震时,到处都在掉石头,他们的车也全被埋了??还好因为休息,没人在车里,所以三十几人只是受了轻伤,没人遇难。
他们聚在一起,决定等平静一些再走。这时,山上不停有人逃下来,他们不停的煮饭做菜接纳灾民并告诉大家,愿意走的可以自己走,愿意留下来的可以在这儿吃饭。陆陆续续,他们那儿聚集了近百人。两天后,稍微平息了,他们选出二十多身强力壮,比较机灵的人先往山外走,并约定,如果几小时后不见他们回来,就说明他们走出去了,请大家耐心等待,他们会叫人来救援。
他们自制了一个担架,抬上一位头被砸伤的灾民一起出发。走了七八个小时,这些人终于看见了部队。部队就在他们的指引下,将剩余的人救了出来。那个伤员也被送往成都的医院救治。
叙述时,小伙子语气缓慢、条理清楚。他说,自己并不害怕,反正灾难来也来了,害怕也没用,而且他和亲人都没什么事。他只是想不通,一点预兆也没有,怎么就会发生这么大的灾难。他才来了半年,刚稳定下来有了点积累,一下就都没了。小伙子决定过两天就回新疆去,他很想父母,很想和家人在一起。问他以后还来不来什邡生活,他说没想好。
在整个过程中,他一边叙述一边自我修复。比如,他觉得这下又得从头开始,有点郁闷,但马上又庆幸说还好自己平安,连伤都没有;他觉得自己命大,要不是那天没油了,他们肯定会开着车去山边工作,那三十几个工人能否活下来就不好说了;他说自己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他也从来不积蓄,有一点钱,就去别的地方看看,把它花完??他很肯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在这次灾难中,好几个他认识的有钱人都遇难了。“没有了命,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这是他的结论。
其实,这几天我们遇到的很多灾民,自我修复能力大多很强,他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遇到的灾难,我所做的只是陪伴,倾听,共情就足矣。
悲伤、害怕、麻木,灾民们的情绪经过时间的延长,会通过自我修复能力,或心理工作者的简单疏导得以消除,但是重建工作所需时间漫长,在这期间,稍有差池,灾民的焦虑、绝望甚至愤怒就会更加爆发,而这不仅是心理安抚能解决的矛盾。
年龄、性别不同的灾民,对灾难的承受力以及产生的后果都不同。孩子们的心理创伤是隐蔽性的,他们有时并不完全明白发生什么,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会选择性记忆。他们不会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也不会明白自己的情绪有问题。而父母和老师们,却未必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或即使发现,也不知如何处理,而一些错误的做法甚至会加重孩子受到的伤害??因此,继续给孩子的父母、老师作一些简单、实用、直接的小技术培训。因为他们是面对孩子时间最多的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
心理辅导辅导工作也不应局限于灾民,灾区周围的居民、医护人员,救援军人等都应是辅导的对象。在成都,很多市民都不敢在家居住,睡在车里或在外面搭帐篷,回家一趟也是战战兢兢,速战速决。他们不敢坐车,觉得车子的摇晃让心情不能放松,他们甚至见不得别人的腿摇晃。
灾后的心理辅导应是长期的工作。目前,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不算太多,面对如此众多的灾民,确有杯水车薪之感。而心理学组织众多,流派林立,能否由更权威组织出面,把几大心理学门派及一些民间的心理学工作者组织起来,做好宏观调控,按地域划分或时间轮换,让整个灾后心理辅导更有规划、更有节奏,不要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要留下死角。
另一个村的情况也相似,只是路边的帐篷是前后两排,前面是政府统一的救灾专用帐篷,后面是灾民们自己用木棍、凉席搭的简易帐篷,他们白天都在简易帐篷里待着,因为凉快。几个妇女很主动地跟我们谈起来。她们的悲伤,害怕,她们自己就在跟我们的叙述或相互的交流中得到修复,她们对家园的重建也是有信心的。只是她们对当地政府的不作为很愤怒。
(二)
5月23日,我们组被留在成都给当地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做培训。
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来了一百位左右的学生志愿者,由组里的张旭升老师上课。张老师先请同学们默哀一分钟,再请他们讲出自己在这一分钟的想法。同学们的讲述显示,他们都为这次灾难悲伤,很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灾区的人民,但也有一点担心,不知该怎样去帮助灾民们。张老师结合之前在彭州的实践,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没有太多的深奥理论,用具体案例来告诉同学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怎样处理,并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技术方法去帮灾民放松。
晚上,我们又去给其他学生志愿者作了一场培训。学生们被分成两个班,由杨润雨老师和张旭升老师分别主讲。
未来的灾后心理辅导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由于时间、地域的限制,做不了太多太深的工作。而灾民的数量庞大,我们的人数相比之下实在是太单薄。当地的志愿者们一腔热血,满腔热情却不知劲该往何处使。对他们作一些简易、实用的培训真是太重要了。
5月24日,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四个组一起来到德阳,此次灾难的重灾区之一。
我们组被分配到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琪达服装厂灾民临时安置点。这里有三百多灾民,都是东方汽轮机厂的职工及家属,他们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房里。这里还设了广播室,广播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儿。他们还组织了一只自己的志愿者队伍,队伍的成员全是小孩子,最大的十九岁,最小的十二岁。听到我们的惊叹和夸奖,孩子们兴奋又羞涩。
我们还是两人一组,只是每组还分派了一个小志愿者当助手。我们到时,正是午餐时间。在服装厂的食堂里,他们的午餐很不错:米饭,蔬菜和鱼肉。这里还设立了“受灾群众安置点临时党支部”,用大红纸把党支部的负责人和成员名单、电话、房间号及其职责醒目地贴在外墙。
等待小助手们吃饭的间隙,我们跟这里的两个主要负责人聊了聊。他们也叙述了他们的逃生经历,也说到了伤亡情况。但我感觉,他们没有彭州灾民的那种焦虑,他们对未来是有信心的,虽然他们也悲伤,害怕。但整个状态比彭州的灾民更平和、安详和淡定。
我,田芳老师,杨润雨老师召集了十几个孩子,跟他们做游戏,让他们画画、自己动手搭“房子”,很快,杨老师和田老师发现了两三个有“状况”的孩子,他们有的有暴力倾向,有的出现封闭状况。我们随即对这些孩子进行单独辅导。
孩子们用自己的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一位男孩先在纸的中央画了猪八戒,再在猪八戒旁画了一个女人。他哭着说,这是他妈妈的好朋友李阿姨,在这次灾难中去世了。李阿姨平时对他非常好,他很喜欢她。他希望李阿姨去天堂,所以想让猪八戒带她去,因为猪八戒是神仙。
我肯定了他的愿望:猪八戒肯定会带着李阿姨去天堂。小男孩稍稍平静了,我跟他一起来设想李阿姨在天堂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他觉得李阿姨会一直年轻漂亮,不会老,跟他们现在一样吃得很好,而且也能看见他在地上的生活情况。经过这样的美好想象,小男孩不太悲伤了,开始主动与别的孩子一起用废弃瓷砖搭“房子”。他还跟田芳老师一起去给大家拿水,他说:“我现在很好,我不用别人帮助的。”
另一个小女孩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纸中间是一颗心,边上写着“感谢琪达为我们做的一切”。孩子的善良和感恩让我很感动,我告诉她可以把这画做成一张卡片,送给琪达的叔叔阿姨们。她开心的点点头。
孩子们搭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几乎所有的房子都被他们加上了防震功能:他们的“房子”都有后门,说前门垮了也可从后门逃走;有很大的窗户,人可以从窗户跑掉;墙壁是双层的或三层的,这样不容易震塌;房子都是别墅,别墅不高不容易倒……
白天,这些孩子们大多与以前一样,没什么明显变化。到了晚上,有的孩子会多梦、说梦话,紧张,需要大人陪伴,也不易入睡。我建议妈妈们在这段时间要多陪孩子,也可以待他们入睡后再离开,或者睡前讲一些有美好结局的童话或孩子爱听的小笑话。
一些孩子比较封闭,不与人交往、回避人的眼神,尤其是陌生人。对这些孩子,我们没有强迫他们马上说话,只是用画画、游戏、故事、谜语、提问等方式吸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加入进来。
孩子们很懂事,有礼貌,且知道感谢。发糖果时,没有一个孩子会把我手里的糖全拿走,他们会照顾周围的同伴,会开心的或羞涩的跟我们说谢谢。还会把糖拿给自己的妈妈吃。当需要从临时办公室给大家把水拿来时,男生们纷纷报名;我们离开前,我请大家把自己吃的糖纸和废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去,孩子们纷纷照做;在吃糖以前,他们会用杨老师带去的洗手液先把手洗干净。
孩子们把我们的工作叫作“上课”,我们走时,他们不舍的问:老师,什么时候再上课啊?你们明天什么时候来啊?
等车时,琪达服装厂的董事长请我们给工人们做一下团队辅导,但由于工人都在车间工作,时间跟我们对不上,只得作罢。藤总和他的生产厂长都觉得自己压力很大,而且觉得自己有了震后综合症,一有点小摇晃就觉得地震了,连看见别人的腿晃也以为地震了。
在这个安置点,尽管灾民们的情绪亦有悲伤、难过和恐惧,但他们几乎没有对未来的焦虑,只是偶尔会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位妇女对我说: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国家那么穷,不也在废墟上建起一个新城市吗?而且建得那么好。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比那时好多了,所以重新建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可能也就二三年吧。
(三)
5月25日,我们一起来到什邡一个灾民安置点,这里大约有一千多名灾民,他们来自金河,洛水。
街的两边搭着整齐的帐篷,我们沿着帐篷开展工作。
小星是一个快四岁的男孩,他们的幼儿园完全震塌了,他是被家人从土堆中挖出来的。回来后,小星开始变得暴力,不太爱说话,一到晚上便紧张,要紧紧抱住大人才能入睡,且说梦话、睡不踏实。
他的父母到外面找事做去了,一般是外婆带着他。外婆告诉我们,小星常常提到他的同学谁谁死了,谁的脑袋掉了,谁的眼睛掉了……描述的场景相当惨烈。在外婆描述时,小星紧张地坐在一边不说话,不时偷偷看我们一眼。我们先拿出糖来请他吃,语调尽量轻柔,缓慢、目光柔和。在他不太抗拒后,我们试着邀请他做一些简单的游戏。看得出,这是个平时很聪明活泼的孩子,他的话开始变多,主动给我们出题目。大人们争论小星获救的细节时,小星停止了游戏,不时看看我们,又低下头,显得有点紧张。田老师抚着小星的肩说:“小星真坚强,小星现在没事了,可以和我一起做游戏了。”
我抽空跟小星的外婆说,请她尽量不要在小星面前重复那些可怕的情节,这等于是把这些恐怖记忆一遍遍再现在小星的脑海里,请她也告诉别的成人别这样做。
这时,一位二十一岁的小伙子进来找我要电话,说想和我们聊聊。于是,田方老师去给孩子们上课,我留下来跟这个小伙子聊。小伙子开始有点腼腆,说不知怎么开始,也不知说什么。我笑笑,没催他。
静坐了一小会儿,小伙子整理一下开始说起来。他父母都是什邡人,但他从小在新疆长大。半年前才从新疆过来帮这边的大姨家开挖矿车。地震那天,他们因为车没油了,要停工等山下送汽油上来。于是,他们买了米面肉菜回山上宿舍睡觉。宿舍在半山腰,地震时,到处都在掉石头,他们的车也全被埋了??还好因为休息,没人在车里,所以三十几人只是受了轻伤,没人遇难。
他们聚在一起,决定等平静一些再走。这时,山上不停有人逃下来,他们不停的煮饭做菜接纳灾民并告诉大家,愿意走的可以自己走,愿意留下来的可以在这儿吃饭。陆陆续续,他们那儿聚集了近百人。两天后,稍微平息了,他们选出二十多身强力壮,比较机灵的人先往山外走,并约定,如果几小时后不见他们回来,就说明他们走出去了,请大家耐心等待,他们会叫人来救援。
他们自制了一个担架,抬上一位头被砸伤的灾民一起出发。走了七八个小时,这些人终于看见了部队。部队就在他们的指引下,将剩余的人救了出来。那个伤员也被送往成都的医院救治。
叙述时,小伙子语气缓慢、条理清楚。他说,自己并不害怕,反正灾难来也来了,害怕也没用,而且他和亲人都没什么事。他只是想不通,一点预兆也没有,怎么就会发生这么大的灾难。他才来了半年,刚稳定下来有了点积累,一下就都没了。小伙子决定过两天就回新疆去,他很想父母,很想和家人在一起。问他以后还来不来什邡生活,他说没想好。
在整个过程中,他一边叙述一边自我修复。比如,他觉得这下又得从头开始,有点郁闷,但马上又庆幸说还好自己平安,连伤都没有;他觉得自己命大,要不是那天没油了,他们肯定会开着车去山边工作,那三十几个工人能否活下来就不好说了;他说自己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他也从来不积蓄,有一点钱,就去别的地方看看,把它花完??他很肯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在这次灾难中,好几个他认识的有钱人都遇难了。“没有了命,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这是他的结论。
其实,这几天我们遇到的很多灾民,自我修复能力大多很强,他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遇到的灾难,我所做的只是陪伴,倾听,共情就足矣。
悲伤、害怕、麻木,灾民们的情绪经过时间的延长,会通过自我修复能力,或心理工作者的简单疏导得以消除,但是重建工作所需时间漫长,在这期间,稍有差池,灾民的焦虑、绝望甚至愤怒就会更加爆发,而这不仅是心理安抚能解决的矛盾。
年龄、性别不同的灾民,对灾难的承受力以及产生的后果都不同。孩子们的心理创伤是隐蔽性的,他们有时并不完全明白发生什么,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会选择性记忆。他们不会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也不会明白自己的情绪有问题。而父母和老师们,却未必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或即使发现,也不知如何处理,而一些错误的做法甚至会加重孩子受到的伤害??因此,继续给孩子的父母、老师作一些简单、实用、直接的小技术培训。因为他们是面对孩子时间最多的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
心理辅导辅导工作也不应局限于灾民,灾区周围的居民、医护人员,救援军人等都应是辅导的对象。在成都,很多市民都不敢在家居住,睡在车里或在外面搭帐篷,回家一趟也是战战兢兢,速战速决。他们不敢坐车,觉得车子的摇晃让心情不能放松,他们甚至见不得别人的腿摇晃。
灾后的心理辅导应是长期的工作。目前,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不算太多,面对如此众多的灾民,确有杯水车薪之感。而心理学组织众多,流派林立,能否由更权威组织出面,把几大心理学门派及一些民间的心理学工作者组织起来,做好宏观调控,按地域划分或时间轮换,让整个灾后心理辅导更有规划、更有节奏,不要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要留下死角。
孩子们用自己的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一位男孩先在纸的中央画了猪八戒,再在猪八戒旁画了一个女人。他哭着说,这是他妈妈的好朋友李阿姨,在这次灾难中去世了。李阿姨平时对他非常好,他很喜欢她。他希望李阿姨去天堂,所以想让猪八戒带她去,因为猪八戒是神仙。
我肯定了他的愿望:猪八戒肯定会带着李阿姨去天堂。小男孩稍稍平静了,我跟他一起来设想李阿姨在天堂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他觉得李阿姨会一直年轻漂亮,不会老,跟他们现在一样吃得很好,而且也能看见他在地上的生活情况。经过这样的美好想象,小男孩不太悲伤了,开始主动与别的孩子一起用废弃瓷砖搭“房子”。他还跟田芳老师一起去给大家拿水,他说:“我现在很好,我不用别人帮助的。”
另一个小女孩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纸中间是一颗心,边上写着“感谢琪达为我们做的一切”。孩子的善良和感恩让我很感动,我告诉她可以把这画做成一张卡片,送给琪达的叔叔阿姨们。她开心的点点头。
孩子们搭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几乎所有的房子都被他们加上了防震功能:他们的“房子”都有后门,说前门垮了也可从后门逃走;有很大的窗户,人可以从窗户跑掉;墙壁是双层的或三层的,这样不容易震塌;房子都是别墅,别墅不高不容易倒……
白天,这些孩子们大多与以前一样,没什么明显变化。到了晚上,有的孩子会多梦、说梦话,紧张,需要大人陪伴,也不易入睡。我建议妈妈们在这段时间要多陪孩子,也可以待他们入睡后再离开,或者睡前讲一些有美好结局的童话或孩子爱听的小笑话。
一些孩子比较封闭,不与人交往、回避人的眼神,尤其是陌生人。对这些孩子,我们没有强迫他们马上说话,只是用画画、游戏、故事、谜语、提问等方式吸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加入进来。
孩子们很懂事,有礼貌,且知道感谢。发糖果时,没有一个孩子会把我手里的糖全拿走,他们会照顾周围的同伴,会开心的或羞涩的跟我们说谢谢。还会把糖拿给自己的妈妈吃。当需要从临时办公室给大家把水拿来时,男生们纷纷报名;我们离开前,我请大家把自己吃的糖纸和废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去,孩子们纷纷照做;在吃糖以前,他们会用杨老师带去的洗手液先把手洗干净。
孩子们把我们的工作叫作“上课”,我们走时,他们不舍的问:老师,什么时候再上课啊?你们明天什么时候来啊?
等车时,琪达服装厂的董事长请我们给工人们做一下团队辅导,但由于工人都在车间工作,时间跟我们对不上,只得作罢。藤总和他的生产厂长都觉得自己压力很大,而且觉得自己有了震后综合症,一有点小摇晃就觉得地震了,连看见别人的腿晃也以为地震了。
在这个安置点,尽管灾民们的情绪亦有悲伤、难过和恐惧,但他们几乎没有对未来的焦虑,只是偶尔会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位妇女对我说: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国家那么穷,不也在废墟上建起一个新城市吗?而且建得那么好。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比那时好多了,所以重新建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可能也就二三年吧。
在整个过程中,他一边叙述一边自我修复。比如,他觉得这下又得从头开始,有点郁闷,但马上又庆幸说还好自己平安,连伤都没有;他觉得自己命大,要不是那天没油了,他们肯定会开着车去山边工作,那三十几个工人能否活下来就不好说了;他说自己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他也从来不积蓄,有一点钱,就去别的地方看看,把它花完??他很肯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在这次灾难中,好几个他认识的有钱人都遇难了。“没有了命,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这是他的结论。
其实,这几天我们遇到的很多灾民,自我修复能力大多很强,他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遇到的灾难,我所做的只是陪伴,倾听,共情就足矣。
悲伤、害怕、麻木,灾民们的情绪经过时间的延长,会通过自我修复能力,或心理工作者的简单疏导得以消除,但是重建工作所需时间漫长,在这期间,稍有差池,灾民的焦虑、绝望甚至愤怒就会更加爆发,而这不仅是心理安抚能解决的矛盾。
年龄、性别不同的灾民,对灾难的承受力以及产生的后果都不同。孩子们的心理创伤是隐蔽性的,他们有时并不完全明白发生什么,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会选择性记忆。他们不会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也不会明白自己的情绪有问题。而父母和老师们,却未必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或即使发现,也不知如何处理,而一些错误的做法甚至会加重孩子受到的伤害??因此,继续给孩子的父母、老师作一些简单、实用、直接的小技术培训。因为他们是面对孩子时间最多的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
心理辅导辅导工作也不应局限于灾民,灾区周围的居民、医护人员,救援军人等都应是辅导的对象。在成都,很多市民都不敢在家居住,睡在车里或在外面搭帐篷,回家一趟也是战战兢兢,速战速决。他们不敢坐车,觉得车子的摇晃让心情不能放松,他们甚至见不得别人的腿摇晃。
灾后的心理辅导应是长期的工作。目前,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不算太多,面对如此众多的灾民,确有杯水车薪之感。而心理学组织众多,流派林立,能否由更权威组织出面,把几大心理学门派及一些民间的心理学工作者组织起来,做好宏观调控,按地域划分或时间轮换,让整个灾后心理辅导更有规划、更有节奏,不要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要留下死角。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