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援怎么做才恰当,面对灾区孩子该怎样抚慰?一眼看去,似乎每个媒体都在呼吁开展灾后心理干预,同时又在担心干预太多……
在司马南痛批南方周末“普世价值”论后,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推荐任仲平长文“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文中亦谈及价值观: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抗震救灾让我们重新品读这样一些字眼,再次看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价值取向,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利益诉求日趋多元的今天,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找到了生长壮大的空间。
今晚新闻联播“补报”了这篇文章。一般来说,人民日报的重要文章是在前一晚的新闻联播中预告。
还是有媒体和作者愿意将心比心,冒险为“范跑跑”说上几句话。
张若渔为范美忠“辩护”的文章被搜狐高调推出。张自问,如果我处在范美忠的位置上,我会怎么办?一个人难道不能正大光明的懦弱吗?谁能,又以何种名义强迫一个人高尚?
在电视、报纸上持续大幅报道“先人后己、舍己救人”事迹时,鄢烈山在南都由“范跑跑”事件说起,表达其对“拔高才感人”的不满:倡导职责意识比唱“大公无私”的道德高调或反道德的“本能”低调都更有利于社会发展与和谐。
和心理救援一样,善款使用是各路媒体近段时间来的焦点。
南都周刊聚焦于罗永浩和他的牛博网救灾行动。腾讯以此为素材,整合出话题:当民间救灾面对网友“找碴”。除了呼吁官方慈善组织需公开透明、民间救灾力量需规范支持外,作者也引用了罗永浩的一段牢骚:“对那些纯粹做奉献的义务工作者来说,连续十来天的劳累、营养不良和睡眠不足之后,看到一个在家舒舒服服地坐着点点鼠标就能给灾区人民做点事情的幸运家伙蹦出来带着满脸不信任的表情提出各种质疑的时候,是很难不崩溃的。”
对网民有些崩溃的还有今天的南都社论。以共青团绵阳市委澄清“范晓华谣言”为引,社论谈及“珍惜言论权利、杜绝网络暴力”之重要性:2007年的网络言论……让人感到网民值得信任、网络充满希望。但是在2008年,由于时事激荡,网络言论如同民众状态一样,情绪在集体的共振中不断加强,在很多时候已经不是理性所能控制。
针对范晓华事件,刘长锋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提出,一些网友对救灾中一些官员的失职与徇私舞弊行为所产生的厌恶乃至敌意,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这才是范晓华充当替罪羊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青年报上还有一篇题为“日本军机运送救灾物资来华传言的来龙去脉”的文章,报道称中日关系改善无法遮掩彼此间敏感问题的存在。虽然门户均有转载,但搜狐编辑的标题改得最彻底:日“军机赴华”闹剧始末。
体现出搜狐不一样的还有一例:晚间,当另三家门户的头条都是万人搜救失事直升机时,它的头条率先改为中新社稿“九常委先后赴灾区,政府行动诠释执政为民”。
在反复强调灾后重建安置严查腐败的同时,在甘肃考察的胡锦涛通过新闻联播明确宣称:要在抗震救灾中考验考查干部。
央视一套还播出了总书记的要求:切实提高校舍建设的抗震标准,高度重视学校建筑质量。早前,FT中文网透露,中国媒体被要求控制校舍倒塌报道。
网易新闻推出“汶川地震启示录之:大国民”,引语如下:网易新闻,用匍匐的姿态,解析巨震中的大国民、大政府、大社会和大媒体。
莎朗-斯通还是能轻易攻占媒体版面。扬子晚报发表“韩寒博客为莎朗斯通开脱,网友斥其‘脑残'”的报道。网易娱乐则是“独家专稿”:莎朗?斯通称言论被断章取义,港媒公开完整版驳斥。
下午,中国公布《奥运期间外国人入境出境及在中国停留期间法律指南》。网站编辑都是“先知先觉”,“焚烧中国国旗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都上了主标题。
网易新闻的特色栏目“可乐跟帖”恢复了“可乐”本色。其中一则是“老婆,快出来看记者认错道歉啊!”另一个每日一投栏目,今天的调查题目是:你认为中国的报纸:A越来越不真实;B越来越大胆;C压根就没啥变化。
人民网人民论坛发表一组文章,剖析“政企官商纠葛,官员‘老板化'现象困扰中国政坛”。
记录说明:1、受客观条件和个人精力所制,本人媒体观察视野有限,我努力使之不偏颇,并争取在有机会时修正。
2、我尝试观察记录媒体倾向、技巧以及自感有趣之处,努力保持旁观,不作“合理想像”和无谓评论。
3、仅记录来自公开渠道的内容,不引用宣传通知等“圈内消息”,我努力保持一个普通受众的观感。
(作者徐达内:曾供职于上海多家报社,现从事互联网行业。)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