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研考,学生们流行骑着儿童充气马背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倒计时一周,一款儿童充气马意外蹿红,很多考生看中了其“马到成功”的寓意。对此,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雷秀雅认为,一些普通物品在特定时期被赋予特定意义,具有一定的缓解压力、提供心理暗示的作用,但不能过度或完全依赖它。心理暗示一定要适度。 中国农业大学大四学生小朱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照片,充气马出现在图书馆、教室等备考场所,她配文“马到成功”。在一些高校的图书馆里,还有专门的“停马场”,五颜六色的充气马聚在一起,给校园生活添童趣。 学生们给充气马赋予了“马到成功”“考研战马”“一马当先”等美好寓意除了谐音梗讨巧,备考大学生还看中了“小马”的实用性。小朱说:“有时候在自习室坐累了,就想出来透透气。图书馆和教学楼的走廊等处又没有座椅,这个小马就相当于便携式小板凳。” 中央民族大学大四学生刘琳和舍友早已人手一“马”。她说:“学累了,我就喜欢坐一会儿小马,给备考过程增添点趣味性。” 在某购物平台,一些店铺在销售充气马时,会在展示图片或产品简介中,明确标注“考研战马”“背书搭子”等。有店铺的月销量超过两万件。商品评论中也能看到很多蹭考研热度的话,比如“考研背书用的”“有一种神秘力量,坐上就学得停不下来”“骑在上面背了两天,政治背完了”。 临近研考,学生们流行骑着儿童充气马背书一款玩具如何完成“跨界”爆火?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邓衍鹤认为,充气马背后的美好寓意可以为考生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虽不能直接影响结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提升信心的作用,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备考状态。同时,在紧张和高压的情况下,充气马的玩具属性还能带来轻松和幽默感,一定程度帮考生缓解压力和焦虑。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逢考必过”笔袋、上岸好运毯等,都是大考前学生寄托心理暗示的“神器”。还有学生高考,家长扎堆穿旗袍;机动车驾驶证科目二考前,有人用生姜、硬币和百元大钞自制“必将一把过”红包;期末考试前,家长给孩子准备一根油条俩鸡蛋当早餐等。雷秀雅解释,当考生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神器”时,助推这些物品获得更多认同。商家也通过赋予商品特殊寓意和功能设计,精准抓住了群体需求。 学生还在图书馆空地张贴了“停马场”的字样雷秀雅提示,“神器”其实并不神,而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考生切忌过度依赖“神器”,要把握好度,充气马用好了可以起到正向作用,过度了可能会影响到主观能动性,反而对事件发展起到反作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何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