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 寻求帮助自我污名在职业声望感知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针对医生的横断面研究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stigma of Seeking Help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Occupational Prestige and Mental Health: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Medical Doctors 译者导读 本研究探讨了职业声望感知与医生心理健康(抑郁、焦虑、压力)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研究发现:医生对职业声望的高度认知可以通过减少自我污名,间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然而,自我污名增加了医生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研究结果为医院管理者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提供了启示:通过强化医生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可以有效降低心理健康风险并促进早期心理干预。 摘要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本研究旨在评估感知职业声望和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对医生心理健康问题(抑郁、压力和焦虑)的影响。采用便利抽样,对在越南工作的374名医生进行了自填问卷调查。本研究使用了22项职业声望感知调查量表(POSS)、寻求帮助自我污名量表(SSOSH)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的21项版本。结果显示,医生的感知职业声望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此外,感知职业声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受到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的影响。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增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然而,医生所感知的高职业声望削弱了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从而间接减少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结果为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本研究还根据结果提出了一些实际建议,以供治疗师在与医护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时参考。 引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献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员工及整个组织的重要影响,人们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Cao et al., 2022; Jansson and Gunnarsson, 2018)。尽管医疗行业被认为是声望很高的职业,但医疗工作者面临着各种工作压力,使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工作过载、缺乏自主权、过度的制度权威、严格的监督,以及与同事、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紧张的关系(Souza et al., 2018)。此外,医疗专业人员,尤其是医生,在面临心理健康风险时,往往由于害怕污名化而回避寻求专业支持(Bannatyne et al., 2023)。这种应对模式增加了他们患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研究表明,医护人员面临着诸如压力、职业倦怠,甚至自杀风险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Harvey et al., 2021; Kirch, 2021; Oxtoby, 2016)。然而,也有研究发现了一些有助于保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例如高收入、同理心(Huang et al., 2020),以及同事的支持、医院实施的物理保护措施(Osório et al., 2021)。然而,关于职业声望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 考虑到职业声望对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探讨这一因素对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为医生的职业声望在大多数国家通常较高(Bogusz, 2018)。然而,正如Bannatyne等人(2023)指出的那样,医护专业人员的寻求帮助自我污名也较高,这阻碍了他们及时获得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这两个因素??职业声望与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理解这些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减少医护人员,尤其是医生的心理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知识被视为重要价值的社会中,如越南(Nguyen, 2016),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例如医生)受到了特别的尊重。在这种背景下,医生和公众往往会内化对这一职业的积极认知。这种内化可能成为预防医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加强了医生对自身身份和价值的认同,从而积极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反,研究也表明,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负面因素,因为它减少了他们及时获得早期干预和适当治疗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对各类人群(Lannin et al., 2016; Reynders et al., 2014),尤其是医护人员(Mehta and Edwards, 2018)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那么,职业声望的认知和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如何共同影响医生的心理健康呢? 本文评估了医生的职业声望感知、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在职业声望感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我们的假设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提出职业声望的内化通过间接途径降低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职业声望减少了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而自我污名则增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最初由Tajfel(1978)提出,后来由Tajfel和Turner(1979)进一步发展,是一个用来解释群体间行为和沟通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指出,个体的社会认同是在将自己归属于某一社会群体(内群体)的过程中构建的。当个体将自己视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成员时,他们会发展出一种“我们”与“他们”的意识,即个体与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内群体)和其他群体的成员(外群体)相区别。群体可以根据职业、教育、财富/收入或家庭背景等进行分类。当个体将自己归类到某一群体时(社会认同过程),他们为了增强自我形象,往往倾向于将自己的群体视为比其他群体更积极。这个社会比较过程不仅影响个体对自身作为内群体成员的相对价值的认知,还会影响个体对外群体成员的看法和互动方式(Harwood, 2020)。 对于医生而言,社会认同过程的影响可能是双重的。一方面,医生可能会认同社会赋予其职业的积极属性,如“助人者”“专业人士”“可靠”等。因此,医生可能会将自己归类为“我们是提供帮助的人”,以区别于其他群体(“他们??接受我们帮助的人”)。这种概念化可能导致医生在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时对寻求心理帮助产生抵触,因为寻求帮助与定义他们社会身份的核心属性(助人者)相矛盾。另一方面,社会赋予这一职业群体的积极属性可能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医生对社会积极标签的内化程度越高,他们所感知的自信和自我价值就越强。而增强的自尊可以降低他们的寻求帮助自我污名。因此,社会认同过程如何影响医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职业声望认知和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的双重作用下,是本研究需要明确的问题。 职业声望 根据Garbin和Bates(1961)的观点,职业声望是由社会成员评估的一种社会价值,表现为人们对某些职业的钦佩或尊敬之情。关于职业声望的评估标准,一些学者(Garbin和Bates, 1961; Osgood和Stagner, 1941)提出了“职业特质类别”作为衡量标准,包括六个维度:(a)工作的内在性质(例如,与人而非物打交道、道德上良好的工作、有趣且具有挑战性、对人类有贡献的工作);(b)智力和培训要求(例如,教育要求、培训要求、智力要求、从事该职业者的稀缺性);(c)工作环境中的个人独立性(例如,自主工作、工作中的空闲时间);(d)工作条件(例如,干净的工作环境、灵活的工作时间、安全的工作);(e)人际关系(例如,对他人有影响力、被视为值得交往、对他人负责);以及(f)工作的回报(例如,职业稳定性、收入、晋升机会)。近年来,有学者将职业声望的评估归纳为五个标准,包括(a)教育水平、(b)收入水平、(c)责任水平、(d)社会地位水平和(e)职业的社会实用性(Mandy和Mandy, 2009)。此外,Allan Whitfield等人(1996)补充了第六个维度??“职业中女性的比例”,以关注与职业相关的性别差异及其对职业声望的影响。 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职业声望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影响。例如,研究表明,高职业声望与癌症、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相关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Christ et al., 2012)。高职业声望的员工在身体上比低职业声望的员工更具适应力(Sacker et al., 2009)。此外,职业声望还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素(Geyer et al., 2006)。然而,关于职业声望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虽然有少数研究(如Fujishiro, Xu, 和Gong, 2010)提供了职业声望对员工身体健康及工作压力减少的积极影响,但其对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广泛研究。 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 污名是人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不愿寻求专业治疗(如心理咨询)的最常见原因(Vogel, Wade, 和 Hackler, 2007)。关于污名的概念,可以追溯到Goffman(1963)对被社会广泛贬低的特质的分析。Goffman(1963)将污名分为三类:部落污名、身体缺陷 和 性格瑕疵。其中,部落污名指的是因种族、国籍和宗教等群体特质而被污名化,而另外两类污名指的是个体特质,例如身体残疾或外貌缺陷(身体缺陷)、同性恋或心理疾病(性格瑕疵)。在污名化的社会背景下,社区会分化为“我们”(即正常人)和“他们”(即承受污名的人)。正如Goffman指出的,“我们”不仅对“他们”进行歧视,还会发展出一套理论来解释污名者的“低人一等”,甚至将污名化特质与污名者的其他缺陷联系起来。因此,从Goffman的角度看,污名是一种社会问题,是社区将某些特质视为“污染”,并因此歧视拥有这些特质的个体或群体。 后来,研究者如Corrigan和Watson(2002)进一步将Goffman的污名概念称为公共污名,并将其与自我污名 区分开来。公共污名包括三种反应:刻板印象、偏见 和 歧视。这些反应使得带有污名特质的个体不仅感到羞耻,还可能将责任归咎于自己(Corrigan 和 Watson, 2002; Vogel et al., 2007)。与公共污名不同,自我污名是个体将公共污名内化,接受社会的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进而降低自尊心并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污名既有预期污名,也有自我污名。预期污名指个体预期自己因污名特质而遭受社区的负面对待,而自我污名则是个体对自己内化污名的认知(Schomerus, Matschinger, 和 Angermeyer, 2009)。研究表明,与预期污名相比,自我污名在阻碍心理健康求助方面更为强大。尤其是在医护人员中,由于他们的职业身份定义了他们为“帮助者”“守护者”和“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往往被视为“软弱”和“失败”的象征,这与他们的职业身份产生强烈冲突,从而加剧了自我污名。 已有研究证明,自我污名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医疗专业人员群体中(Endriulaitienė et al., 2019)。然而,职业声望认知是否会增加或减少医生的自我污名,仍然是一个尚未解答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并结合越南文化对医生职业的高度尊重,提出了一个假设:职业声望认知降低了医生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而自我污名则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具体而言,本研究测试以下四个假设: 假设1:职业声望认知降低了医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假设2: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增加了医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假设3:职业声望认知与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呈负相关。 假设4: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在职业声望认知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 方法 参与者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和便利抽样策略。我们向在越南河内、岘港和胡志明市不同医院工作的医生发放了500份自填式问卷,最终收回了374份有效问卷,响应率为74.8%。 本研究使用的“职业声望感知”和“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两个量表尚未被适配到越南文化背景中。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文化适配性,我们根据Van de Vijver和Hambleton(1996)的建议,采用了反复的正向-反向翻译程序。 测量的内容 职业声望感知 本研究使用了职业声望感知量表(POSS),该量表由Crawley(2014)开发,包括22个条目。量表用于评估受访者对自己职业声望的认知(例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通常在社会上受到高度尊重”)。心理测量学分析显示,该量表具有单维度结构,具有收敛效度和内部一致性(Crawley, 2014)。所有条目均使用6点Likert量表评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6(非常同意)。负向条目进行了反向计分,总分范围为22到132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对自己职业的声望感知越高。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为0.82,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显示单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 614.053, df = 140, p = 0.000, CFI = 0.941, TLI = 0.902, RMSEA = 0.054。 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 我们使用寻求帮助自我污名量表(SSOSH,Vogel et al., 2006)来评估医生对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使用4点Likert量表评分,范围从1(非常不同意)到4(非常同意)。例如:“寻求心理帮助会让我感觉自己不够聪明。” 负向条目进行了反向计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的自我污名水平越高。CFA结果显示单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 90.250, df = 25, p = 0.000, CFI = 0.978, TLI = 0.961, RMSEA = 0.047。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2。 心理健康 使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 Lovibond 和 Lovibond, 1995)的21项版本来评估医生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该量表分为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包括7个条目,使用4点Likert量表评分,从0(完全不适用)到3(非常适用)。每个子量表的得分范围为0到21分。DASS-21已被越南多个群体验证(例如:Thu Pham等, 2023;Tran等, 2019)。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抑郁0.89,焦虑0.84,压力0.86,总量表为0.91。 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分析了描述性统计数据(均值、标准差),然后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职业声望感知、寻求帮助自我污名与心理健康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随后,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中介分析,评估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在职业声望感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 模型拟合度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CFI、TLI、RMSEA和SRMR,根据Hu和Bentler(1999)的建议,CFI和TLI接近0.95,RMSEA接近0.06,SRMR接近0.08,表示模型拟合良好。此外,使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进行2000次重复抽样,检验中介效应。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IBM SPSS 23.0和AMOS 22.0软件完成,统计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 < 0.05。 伦理考量 本研究方案经越南国家大学河内医药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准编号:06/2020/CN-HDDD)。所有参与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过程中确保了参与者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参与者有权随时退出研究,且不会受到任何损害。 结果 样本特征 如表1所示,研究样本包括男性医生(占总样本的60.2%)和女性医生(39.8%)。样本年龄在24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8岁(标准差=9.17),其中72.6%的受访者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在婚姻状况方面,52.7%的参与者已婚,46.0%为单身。受教育程度方面,50%的参与者拥有硕士学位,35.3%拥有学士学位,14.7%拥有博士学位。关于工作单位,62%的受访者在具有财政自主权的公立医院工作,27.3%在无财政自主权的公立医院工作,10.7%在私立医院工作。 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了所有变量的均值和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职业声望感知与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以及心理健康变量(抑郁、焦虑和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此同时,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与抑郁、焦虑和压力显著正相关。 回归分析 表3呈现了线性回归的结果。性别与任何心理健康问题均无显著关系,而工作职位与焦虑呈显著相关(β=-0.09)。结果表明,职业声望感知与抑郁(β=-0.20)、焦虑(β=-0.21)和压力(β=-0.17)呈显著负相关,而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与抑郁(β=0.22)、焦虑(β=0.19)和压力(β=0.13)呈显著正相关。具体来说,职业声望感知和自我污名解释了抑郁10.2%的方差,焦虑9.5%的方差,压力5.4%的方差。此外,职业声望感知能够解释4.5%的寻求帮助自我污名的方差(β=-0.21, p<0.001)。这些结果支持了以下假设: 假设1:职业声望感知降低了医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假设2: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增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假设3:职业声望感知与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呈负相关。 中介效应分析 图1显示了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的中介路径及估计结果。我们将性别和工作职位等社会人口学变量作为协变量加入模型,发现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方向未发生变化,相关系数的变化也不显著。因此,社会人口学变量不是混杂因素。所有拟合指标均符合参考标准,表明模型拟合良好:χ⊃2;=42.46, df=18, p=0.008, TLI=0.95, CFI=0.94, RMSEA=0.06(90% CI: 0.03?0.12),SRMR=0.02。 通过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2000次重复抽样),我们估计了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表4)。 总效应结果显示: 职业声望感知与抑郁(β=-0.25)、焦虑(β=-0.25)和压力(β=-0.22)显著负相关。 职业声望感知与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显著负相关(β=-0.21)。 自我污名与抑郁(β=0.22)、焦虑(β=0.19)和压力(β=0.15)显著正相关。 间接效应结果表明: 职业声望感知通过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对抑郁、焦虑和压力产生了显著间接效应(抑郁:β=-0.05;焦虑:β=-0.04;压力:β=-0.03)。 这些结果支持了假设4: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在职业声望感知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职业声望感知、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与医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寻求帮助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 主要发现 职业声望感知与心理健康:结果显示,职业声望感知与抑郁、焦虑和压力显著负相关,表明职业声望感知可以作为医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这一发现与以往研究一致,表明高职业声望有助于提高自尊、工作满意度和正向社会互动,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职业声望感知与自我污名:职业声望感知与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高职业声望可以降低医生的自我污名。这可以通过社会认同理论解释,因为医生往往将社会赋予其职业的正面属性内化,从而增强自尊,降低污名感。 自我污名与心理健康: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与抑郁、焦虑和压力显著正相关,表明自我污名增加了医生的心理健康风险。 中介效应:本研究发现,自我污名在职业声望感知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高职业声望降低了自我污名,而自我污名的降低又间接减少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实际意义 本研究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实际建议:通过增强医生对职业声望的认知,可以减少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文化背景对心理健康干预的影响不可忽视,治疗师需要具备跨文化能力,理解医生的职业身份和社会价值观,从而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结论 本研究表明,医生对职业声望的内化能够通过减少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从而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压力)的风险。即使医生的职业身份可能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寻求帮助的自我污名,增强他们对职业声望的认知仍然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这一发现为医院管理者、职业咨询师和心理健康从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通过宣传医生职业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探讨了职业声望感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寻求帮助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无法验证因果关系。尽管我们基于理论框架和已有文献进行推导,未来需要进行纵向研究以确认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 文化背景: 本研究仅在越南的医生群体中进行,结果可能受到越南文化背景的影响,缺乏普遍适用性。未来研究应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进行验证。 自我报告法: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问卷收集数据,可能存在社会期望偏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自我报告可能无法揭示文化因素对寻求帮助行为的深层影响。 未来研究的建议 鉴于关于医生寻求帮助自我污名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较为缺乏,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多方法研究: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例如个案研究或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自我污名对医生寻求帮助行为的心理机制。 文化因素的影响: 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对医生寻求心理帮助行为的影响,特别是跨文化比较研究。 纵向研究: 通过纵向设计,深入验证职业声望感知、自我污名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影响。 文献来源丨Thai, B. T. H., & Trang, N. T. N. (2024).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stigma of Seeking Help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Occupational Prestige and Mental Health: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Medical Doctor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 18(3), 331-345. https://doi.org/10.1177/19367244241264249 编译丨黄云威,南京大学社会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社会学、人工智能与社会 责编丨王许萌 主编丨马文 原标题:《论文推介 | 医生的职业声望感知与心理健康关系》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