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资 讯
 
服 务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在线--您的心灵家园 、成长乐园! 心理咨询预约客服电话:010-62205655、84722258、86868848  
   首页 >> 资讯>> 心理大观 >>热点关注

 

当一个心理咨询师患上抑郁症,她会如何自救?
2024-12-19 15:30:24    作者:中信出版 北京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数据,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约9500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1人患过抑郁症。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其中40%左右曾患有抑郁症。可是,尽管抑郁症的危害广为人知,目前我国抑郁症的就诊率仅9.5%,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潜在患者可能从未接受过专业诊断或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抑郁症可怕,但它确实是一种可以被治疗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科学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显著改善症状,直至完全康复。

在9500万抑郁症患者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独特的故事。他们的痛苦并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真实的人生经历。

《自我的重建》作者若溪就是这9500万分之一。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她用自己的专业帮助了很多有需要的家庭和个人,却未曾想过自己也会亲历抑郁症的深渊。

点击书封图片,即可购买

若溪把自己抗抑郁的真实经历记录下来,希望能给深受抑郁症折磨的患者和家属带来康复的信心,也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抑郁症的治疗过程,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预防抑郁。

来源:文章整理自《自我的重建》

若溪的故事:从低谷到重建

抑郁症是一场严酷的考验,而若溪的经历,可能是对这场考验最真实的注解。

在别人眼中她接近完美:生活无忧、儿女双全、爱好广泛,几乎就是人生赢家。

然而,在4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3次抑郁症发作,每一次都让她感到被“彻底击垮”。

2007年,随着第二个孩子出生,若溪的生活重心完全转移到家庭和育儿上,长期的劳累和失眠让她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和中度焦虑症。

她回忆说,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无法接受:“这个以前只在书本和案例讨论中出现的名词, 竟然落到了我的头上。”

从医院回到家里,她抱着想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态度跟丈夫说了,可是对方的震惊以及拒绝接受成了压垮她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说:“你自己就是搞心理的,怎么会得抑郁症?!”

其实,丈夫的不解与拒绝接受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但对于当时神经已经非常脆弱的若溪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新的压力也接踵而至:丈夫不同意吃药、孩子们感受到不安,比平时更加吵闹。若溪的躯体症状愈加明显,整夜失眠、吃不下饭、胸闷……日常生活变得难以应对。

在一次与好友的电话倾诉后,她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求助,需要自救。

她重新看医生开药,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精神分析,开始了艰难的恢复之路。

治疗初期,药物副作用明显,生活压力未减,她的身体和情绪状态持续脆弱。

但幸运的是,若溪的家人和朋友逐渐开始支持她。丈夫从最初的迷茫和抗拒转变为积极陪伴;哥哥下班后陪她散步、带孩子们玩;好友从另一个城市飞来带她出游。

在他们的帮助下,若溪走出了抑郁症最黑暗的时期。在服用西药约两个月后,她也尝试了中药和物理治疗。

半年后,在医生的确认下她减少了药量,状态也明显转好,她应聘了某高校的兼职心理咨询师,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顺利毕业(研修)。

在吃药整整一年后,医生确认若溪可以停药了。然而,在生活回归日常后,以为就此告别抑郁症的她没察觉到危险的又一次逼近。

带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若溪身兼照料生活、成长教育、培养爱好、处理纠纷等各种重任,在应对各种事务的过程中,抑郁症发作时的躯体症状又出现了??胸闷、血液上涌、失眠、悲观绝望、头痛欲裂、内心再次退行成一个无助的小孩……她知道,抑郁症又来了!

这一次,家人也有了经验,赶紧找朋友带她离开家,出门休养。

若溪开始了新一轮寻医问药、往返医院的生活。

复发时,好的方面是,有了一点儿经验,不再对未知充满恐惧;不好的方面是,医生说这是第二次用药,原来的药可能效果不好了,得换药。

疫情开始后,她搬到了云南的农场,与孩子们和闺蜜一起开垦荒地、种蔬菜,干农活等体力劳动让若溪不依靠药物也能睡得好,惊喜的她把中药全部扔掉,西药也只留下了一两盒应急。

她开始尝试新的事物,如种花、学做木工,这些活动给了她确定感和成就感,生活变得好过很多。

可是,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的工作压力、育儿压力等各种压力的层层叠加下,若溪脆弱的神经再次崩塌,暴风骤雨又一次降临。

这已经是若溪第三次抑郁症发作了,她又一次开始了寻医问药之路,哥哥和好友再一次飞来陪伴她支持她,带她出门散心,但这一次的康复却比她想的要难得多。

除了弥漫性的情绪低落,焦虑症有时也会突袭。当症状毫无征兆来袭时,人会痛不欲生,惊恐发作会让人产生濒死感,感觉自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恶魔,随时可能醒来搞一通破坏。

最难管理的是时时刻刻都想死、想放弃的念头。

生活了无生趣,心里又充满着各种担忧,有个念头挥之不去:死了,就都解脱了,也不会拖累别人。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非常真实的症状表现。

在家人和朋友的建议下,若溪开始重新服药,并逐渐恢复。她意识到运动对康复的重要性,开始每周有规律地运动。

现在的若溪情绪稳定,重拾了生活的乐趣。她感激在她患病期间不抛弃、不放弃的家人和朋友,也感谢自己没有放弃自己。

通常,在得知自己得了抑郁症时,人都会经历从震惊到想不顾一切地治疗或寻求帮助,再到因不能立刻见效而疲惫的过程。

每个阶段的时长与个人经历、情绪和承受能力等有关。

有的人不放弃,在时好时坏中艰难前行。而有的人失去耐心,放弃自己,走上绝路,给亲人、朋友留下永远难以弥补的伤痛。

所以,现在许多人视抑郁症为猛虎,有人甚至称之为“精神癌症”。

但在若溪看来,抑郁症既不像“精神癌症”那么可怕,也不像“心理感冒”那么轻松,她更愿意把其看作神经系统的一场“病毒感染”。

不吃药就能自己痊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能好也得拖上几年,搭上半条命。

积极就医,做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这会让我们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让生命更有深度。

所以,抑郁症也有积极意义,它是一个契机,是生命之手在敲门,告诉我们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应及早注意并调整。

一切都还来得及。

这本书能给你什么?

对于患者,这是一本科学的自救手册。

若溪在《自我的重建》中写道:“得了抑郁症,首先要做的是求救。”

她用自己的经历提醒读者,抑郁症不是靠忍耐或者意志力就能过去的,它需要专业的帮助和系统的治疗。

通常,去专科医院看医生是抑郁症治疗的第一步。

医生会通过各种生化检查、心理量表测试来找出病因、确立治疗方向。除了药物治疗,常见的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还有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冥想、运动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谈抑色变”,由于病耻感,不愿去问诊,不想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讳疾忌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只要开始了就比没有治疗好百倍,要方向正确,康复是迟早的事。

抑郁症患者需要这样做:

1. 学会求助:无论是向家人朋友,还是专业医生,求助是打破孤独、开始治疗的第一步。

2. 科学用药: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令人担忧害怕,但正确用药能有效缓解症状,一定要遵医嘱服药、按时复诊,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

3.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物能缓解症状,但要解决根源问题还是要采取心理性手段。要改变过往的认知,才能打破束缚,调整情绪的形成机制。

4. 优化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虽然听起来简单,却是调节身心状态的重要方式。

5. 认识到抑郁的积极意义:抑郁症并非完全的坏事,它是在提醒我们过往的思维模式出现了问题,以及外部环境压力过大,超出了我们的负荷,需要休息和调整,是提升和改变的机会。

6. 确立正确的预期:要认识到抑郁症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经济上、治疗方案上做好准备,积极乐观地逐渐康复。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即使很慢,也总能到达目的地。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亲友们,这是一本温暖的陪伴指南。

家人、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若溪在书里坦言:“经历了三次抑郁症发作。在多少个生不如死的日夜,如果不是家人、朋友对我不离不弃,也许我的生命早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家属如何帮助患者,也是书中着墨最多的部分之一。如果家人得了抑郁症,那么要积极陪伴其就医,要明白,抑郁症是人生病了,是生病的大脑在向身体发出错误的指令,而不是患者自己没事找事,无病呻吟。

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可以这样做:

1. 正视疾病和问题,提醒和陪伴对方尽快就医。

2. 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让对方远离压力源,改善睡眠条件,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带动对方适度运动。

3. 做好药物管理和安全管理:帮助对方管理药物,确保按医嘱服用。管理好家中的危险物品,避免患者独处,防止伤害性事件的发生。

4. 不要质疑或批评:抑郁症患者最害怕的就是被误解或否定,“想开点儿”“振作起来”只会让他们更加无助。

5. 提供陪伴:即使只是默默陪在身边,或者陪着散步、看电影,也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6. 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抑郁症的基本知识,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才能更好地与他们一起面对疾病。

对于每一位被情绪困扰的人,这本书教你如何预防抑郁、识别抑郁、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

预防抑郁,可以这样做:

1. 倾听自己的内心:情绪低落两周以上且伴随睡眠、饮食等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 重视运动的作用:每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3. 培养社交网络:拥有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是预防心理疾病的重要资源。

4. 尽早了解和学习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学会识别抑郁、预防抑郁,在它发生时知道如何正确应对,也能在朋友或家人陷入抑郁时提供有效帮助。

在《自我的重建》最后,作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哪怕生命的河流被寒冬冰封,它也依然向往着春天的解冻。抑郁症不会永久占据一个人的生命,只要我们愿意求助、坚持和等待,总会有冰消雪融的一天。”

抑郁症确实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疾病,虽然治疗过程缓慢、曲折、又充满挑战。

这本书不仅是作者对自己经历的梳理和反思,更是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诚挚鼓励。

无论是在黑暗中挣扎的患者,还是旁观却无能为力的家属,都不必孤军奋战。希望《自我的重建》能为更多人带来力量与希望。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抗抑郁手记

帮助我们认识抑郁、走出抑郁,提升认知

-End-

2024.12.17

原标题:《当一个心理咨询师患上抑郁症,她会如何自救?》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往期回顾
     
     联系方式
     
    预约电话:
    010-62205655
    咨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校内
    乘车路线:
    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积水潭下车换乘810路、826路、47路、626路 、38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公交:乘坐16路、22路、38路、47路、104路、304路、331路、618路、626路、635路、645路、810路、826路、919路、939路、949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银行账号
     
    公司账户

    开户名: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北七家支行
    账 号:0612000103000018047


    个人账户
    户 名:张照坤
    卡 号:
    中行: 6013 8201 0000 8785 118
    建行: 6217 0000 1002 4027 180
    工行: 6212 2502 0000 6483 380
    农行: 6228 4800 1067 6690 315
    邮政: 6221 8810 0006 4202 088

    | | | | | |
     

    网络商标:心灵在线.商标 京ICP备10023055号-3

    版权所有: 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9-2099
    TEL: 010-62205655 专家热线: 13681586989 E-mail :zzk118@126.com
    北京心理咨询地址: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师大校内)   邮编:100875  QQ:982881848
    本站关键词: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心理培训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北师大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