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8日讯 半年前,徐女士一向乖巧的女儿晴晴(化名)突然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瞪着眼睛到天亮;要么凌晨在客厅的墙上画画;有时候缩在衣柜里发抖;上一秒还正常地吃着饭,下一秒突然摔碎餐具尖叫。后来晴晴的状态越来越差,不是说有人监视她,就说老听见有人喊她名字。徐女士带着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精神病性中度抑郁、重度焦虑加躁狂。治疗一段时间后晴晴情况还是不见好,随时随地发狂,徐女士被女儿折磨得整天哭,一看见女儿就心跳加速,喘不过气,脑袋一阵眩晕??徐女士也抑郁了。 
图片与本文无关 纽扣家庭教育指导师周春华了解了徐家的家庭情况之后,深度剖析了孩子出问题的原因。 原来,晴晴上3年级时,徐女士就和丈夫离了婚,徐女士再婚没问过晴晴愿不愿意接受新爸爸。再婚后第2个月,新爸爸就冤枉晴晴偷钱,徐女士虽然护着她查清了真相,但事后也没好好安抚孩子,那天之后,孩子就开始少言寡语。继父为了儿子结婚,擅自把晴晴的房间腾空,给儿子当婚房,晴晴的东西说扔就扔。这些都让她没有家的归属感。 周老师建议徐女士建立起支持系统: 1、接纳无力感,停止自我攻击,允许自己感到无助:“我暂时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但我在努力支持她。” 不要有内疚感:把“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改为“我现在能为她做些什么?” 2、建立“情绪隔离区” 每天设定15分钟独处时间:在阳台上听音乐、冥想或单纯发呆,隔绝外界负面的消息。 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影响:孩子如果朝我发火,我就用冷水洗手、深呼吸5次以阻断焦虑。 3、重构对抑郁症的认知。在纸条上写下:“ 孩子得抑郁症,可能是身体里的激素不平衡、周围环境压力、还有家里氛围这些原因一起影响的,不全是爹妈的错,别把责任全往自己身上扛。”“孩子的不回应、发脾气是症状表现,不是对你有怨恨。”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