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了大学该怎么跟同学相处呢?”“学习成绩要是下降怎么办?”……14日下午,记者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不少即将离开父母去外地上学的准大学生,由于过度担心集体生活患上了“升学焦虑症”。对此,专家表示,准大学生报到前,应锻炼自理能力,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14日上午,青岛市民孙女士带着她即将上大学的女儿晓丹(化名)来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孙女士说,几天前,女儿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可让她奇怪的是,女儿高兴了没几天,就开始情绪低落,总是爱发脾气,最近晚上连觉都睡不着。
“我跟一个高中同学考入了同一所学校,我怕我们两个会分到一个班级。”在医生的追问下,晓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晓丹说,上高中的时候她和这个同学在一个班,学习都挺好,而且经常比着学习,可最近她俩因为一点小误会吵了起来。
“我俩到大学后还会不会争吵?”“跟别的新同学能处好关系吗?”“我学习万一不如她了怎么办?”……晓丹说这几天她满脑子里全是这样的问题。“这是由于晓丹对大学生活过度担心导致的。”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韩扬告诉记者,最近,这种准大学生因为过度担心大学生活而患上“升学焦虑症”的情况十分普遍,不少学生一直是父母照顾着,没有接触过集体生活,所以一旦换新环境他们心里都没了谱。韩扬介绍说,特别是一些尖子生,到了大学之后成绩可能没有那么突出,所以就会产生歪曲的错误认知,从而导致抑郁、焦虑的产生。韩扬说,入学前,准大学生们要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多学习一些简单的家务,提前适应独立生活。此外,父母也应该早点放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自理能力,让他们独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