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 毛华配
小何是一名学习认真、富有理想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大摞子的计划,希望自己学有大成。可是新学期还未过半,他发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懒散。因为,大学里可学的东西太多了,但他不知哪些东西适合自己;身边的同学各有各的想法,学习不再是大家单一的生活了。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用吗?此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最后纠结成郁,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与小何不同,小张是一名喜欢热闹、喜好与人交往的学生。在高中时小张深得同学的喜欢、宠爱。进入大学后,小张保持着一贯的主动与热情,可是不久后,她发现自己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同学的认可。反之,同学们离她越来越远了。小张感到非常的不解与委屈,最后她选择了逃避的方式,尽可能不与新同学接触,却常常在电话里向以前的同学哭诉……
这样的事例在大学新生心理咨询中颇为常见。随着高招结束,新学期开学在即,众多学子也将离开父母赴外求学。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学新生入学,总有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准备不足,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上面临困难,带来诸多成长的烦恼。看来,在迈进大学校门之前,有必要做些心理准备,并进行自我审视,促进自我心灵的成长。
总体来说,准大学生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转变自身角色
大学阶段已属成年的早期,是以后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打基础阶段。因此,学生要迅速转变自己的原有角色,摆脱中学时期过多依靠家庭,以及拿、靠、等的心理惯性,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支配。培养自身的成人意识和知识分子的理性。当然,这种角色的转变不等于脱离家庭的影响,而是学会用一种更高、更加客观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世界和自我的成长。
适当调整目标
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目标任务有所不同,对多数中学生来说,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而对多数大学生来说,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找个好工作。因此,准大学生要对原有的理想、目标进行系统的调整,一方面要处理先前目标达成的不足感(如考试没考好,上了一所不够理想的学校);另一方面要处理阶段性目标缺失(如上了大学后不知自己要做什么)和空想带来的迷茫与焦虑。让自己的理想、目标基于现实,指向职业生涯的未来。
提升学习理念
中学时期,主要是对基础学科的学习,并由于中学生自律水平的因素,往往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督促。进入大学,转为专业分科学习,要求学生以独立自学为主,并强调学生注重践行、学以致用。因此,大学的学习需要学生自行制定目标和计划,并需要学生围绕专业积极自学、大胆探索、敢于实践。除此之外,社会也是很好的课堂,学生不应局限于自己封闭的系统,要学会观察社会、融入社会。
学会与人相处
目前,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公认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大学里,知识学习不是唯一的任务,学会与人相处也变得非常重要。大学生都是独立性较强的成人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理念和判断,并且主张个性。因此,彼此的尊重、接纳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生要从以前的家庭、学校的交往模式中不断修正,学会换位思考,学习人际交往的技术,念旧而不忘纳新。
学会自我承担
有人曾把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称为“喂食”模式,把大学的学习生活称之为“放养”模式。确实,到了大学,个体已经真真切切地长成为一个“大人”。大人是需要自己去承担应有的责任。大学的学习生活具有较高的社会化特点,比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多元的价值观念,个性不同的学生,复杂的人际、情感关系。身在其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败,经历一些痛苦。因此,新生要尽快让自己在心理上成长起来,学会自立、自律,敢于承担自身的责任和过失,做到自我调适。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它是青年学子自我完善、实现梦想的重要场所。当然,也需要进入的人用心去准备,用心去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