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完成的一项“大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提示,96.5%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的问题,13-18岁的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相对于大学生为低,所受的心理困扰也最多。专家指出,对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的多少,将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受到长期影响。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占20-25%。而13-18岁的学生正是身心多方面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学业的负担和青春期的困惑使他们所受的心理困扰也最多。日前,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对大庆市近2万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进行了调查,其中大学生5072人,高中生8079人,初中生6685人。调查结果表明,上述三者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0.1%、53.7%和49.6%;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与朋友倾诉烦恼的占47.3%,自我反省的占22.2%,找心理咨询机构消除“心结”的占19%,通过书本和网络排遣的占11%。
调查显示,13-18岁的学生正是身心多方面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所受的心理困扰也最多。这其中,大学生受到的教育程度高,掌握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及阅历逐年增加,对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远大于高中生、初中生,因而比较容易走出心理“误区”。调查表明,在与父母交流时,学生获得的心理卫生知识仅占11.3%,这一数字说明孩子与家长的心理沟通很少,后者更为重视的是孩子的成绩和名次,而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调查发现,96.5%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的问题,如同学间的学习竞争引发的摩擦和矛盾,如对老师教学方式不认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此,有必要在心理卫生教育中进行人际关系技巧指导,特别是教师在授业、解惑、传播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个性、观念、行为的发展,采取更为灵活有效、寓教于乐的方法和模式,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健康、和谐、牢固。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当发生心理困惑时,找朋友倾诉、自我反思、通过相关书籍自行“减压”的学生占全部受调查者的80.5%,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卫生知识的薄弱和欠缺,往往对问题采取的解决方式、防御机制不正确,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专家指出,了解和掌握学生群体对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十分必要,这直接关系青少年的素质成长和身心健康。因此,全社会都要予以重视,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特别是心理咨询机构,更要扩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及时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将心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