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钺(1891~1987),原名柏凡,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实验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修习心理和哲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部心理系继续深造并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1920年得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 系和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前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哲学教育组组长。解放初,先在清华大学心理系任教授,后转至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并任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市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唐钺早年曾发表有关白鼠的生理心理学实验研究论文多篇,还发表过不少心理学与哲学方面的译著及有关国故方面的研究成果。建国后,他对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与心理学作过系统的分析批判,并长期从事西方心理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了《西方心理学史大纲》(1982)一书。唐钺强调科学基础训练的重要,强调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对心理的生理基础的研究,注重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任教期间,坚决支持建立心理实验室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室。
唐钺长期从事译校工作,先后发表过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和《宗教经验之种种》、兰德编的十四家《西方心理学家文选》、普莱尔的《幼儿的感觉与意志》等多种译著。他在20世纪60年代翻译的墨菲的《近代心理学史导引》第二版的若干章一直是北大心理学史教学上教师的参考读物,他当时所译安吉尔的《机能心理学的领域》一文已被收集在全国编译的《西方心理学家文选》(1984年版)之内。他的这些译著对全国学习西方心理学派别的学生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钺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其发表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神合感》等专著或研究论文曾得到国内哲学界、文学界、史学界以及心理学界的广泛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