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克拉克(1884-1952)美国心理学家。1884年出生于纽约州。1909-1911年,曾在密执安的溪克地方任公立学校校长。后进入进密执安大学先学习采矿工程学,后改学心理学。1913年入威斯康星大学,1918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925-1929年升任心理学教授兼实验室主任。1929年起,受聘为耶鲁大学人类关系研究所的研究教授,至1947年任心理系正教授。在该校任教23年间,培养了不少心理学人才。心理学家K.W.斯彭斯、N.E.米勒、E.J.吉布逊等人,均曾跟随赫尔从事过研究。1935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5年获美国实验心理学协会华伦奖章。1952年逝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
赫尔曾致力于催眠和暗示感受性的研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耶鲁大学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规律为基础,经由假设-演绎法研究而建立的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心理学要成为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客观科学,唯一可采用的方法就是假说-演绎法,即树立假设,确定操作性定义;用严格的逻辑演绎出互相联结的、包括有关领域的主要具体现象的定理;用经验性或测验到的事实检验这些定理并把这些检验成功的定理列入有关科学总体之内。
他通过假设-演绎法研究,认为学习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在强化情况下刺激与反应的接近。这是赫尔的学习理论的核心。赫尔认为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效应器的活动与感受器的活动在时间上紧相接近。他提出任何刺激只要同它所引起的反应在时间上接近,就会同该反应形成联结,而不同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条件刺激(铃声)必须在无条件刺激(对食物的唾液分泌)之前出现。赫尔认为习惯形成最关键的条件乃是所谓强化。习惯强度曲线的上升就愈高。强化的延缓同习惯强度的关系则相反,即强化延缓的时间愈长,习惯强度的效应就愈弱。
赫尔还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他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并根据其实验研究资料制定了一个精确的学习理论系统,还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他的理论导致了动机与冲突、挫折与攻击、社会学习理论和生物反馈等一些领域的重要研究。
40年代以后的数十年间,其理论体系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为西文学者所公认,成为心理学界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赫尔学习理论的不足,是其体系中的参数大多得之于小量的动物行为的实验,且把心理过程归结为身体的过程。其主要论文有:《心理,机制和适应性行为》(1936)等。其主要著作有:《催眠和演示感受性》(1933)、《机械学习的数理演绎论:科学方法论研究》(1940)、《行为的原理:行为理论导论》(1943)、《行为纲要》(1951)、《一种行为系统:关于个体有机体的行为导论》(1952)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