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10月10日第1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多,目前全国约3.4亿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至少3000万人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省心理康复中心精神科的孙玲主任告诉记者,仅该科每年就要接诊重症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和忧郁症等住院患者300余人,其中60%是青少年。
围绕今年我国精神卫生宣传以儿童和青少年为重点对象这一主题,当天记者来到省心理康复中心,探访那些本该在校园学习玩耍的患病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医生一道,探寻这些花季少年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心路历程。
父母离异后,别让孩子缺爱
走进病房,记者一眼就看见来自新建县的女孩小黄(化名)目光呆滞,正在发愣。
小黄今年16岁,自幼父母离异,被判给了父亲。由于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也改嫁远走他乡,从小她就被寄养在叔叔家。因为没有父母的关爱,小黄很孤独,很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总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上学。
护士告诉记者,进入高中后小黄就不想再念书了。她觉得在学校时很恐慌,后面的同学敲敲桌子,她就觉得是故意刺激她。回家后她也总发脾气,觉得叔叔、婶婶对她刻薄。渐渐地,家人发现小黄经常自言自语,发呆发笑。于是将她送至省心理康复中心接受治疗。护士心疼地说,如果多些家庭温暖,这孩子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小黄已住院两个月,病情已经好了很多。
【专家提醒】小黄患的是精神分裂症。因为父母离异,导致小孩身心健康受伤害的病例在省心理康复中心屡见不鲜。由于长期得不到关爱,孩子性格逐步走向孤僻并出现障碍。如果家长为了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离异,千万记住:不要忽略孩子对亲情的渴望,不要让孩子在缺失爱的环境中成长!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升学压力大,莫让孩子背包袱
记者见到月月(化名)时,她的父母刚好从南昌郊区赶来探视她。月月不愿与父母交流,父母想上前牵牵她、抱抱她,但月月都后退着躲开。
月月的母亲伤心地告诉记者,月月是个非常上进、追求完美的女孩子,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但进入高三后,学习压力骤增,她的成绩有所下降。当看到班上有些男同学进步很大甚至超过她时,她很焦急。于是,月月更加刻苦用功,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但是,熬夜之后她便无法入睡,每天忍受失眠的痛苦。最终,她无奈地告诉父母自己不想再读书了,还偷吃安眠药自杀。幸亏及时发现,月月年轻的生命才没有凋谢。
月月的医生、省心理康复中心精神科主任孙玲说,月月患了忧郁症,主要症状是悲观、缺乏自信、孤僻、有自杀念头等。
【专家提醒】和月月一样,学习压力大是现在很多青少年肩上沉重的负担。家长和孩子都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条条大路通罗马”。上大学并不是成功人生的唯一出路。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家庭又都是独生子女,万般宠爱集于孩子一身,孩子一旦在学校、社会遇到挫折,便容易走入死胡同。家长要从小磨砺孩子的性格,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康复出院后,别让孩子再绝望
在南昌市某中学读高二的欣欣(化名)曾经也患有精神分裂症,康复出院后,面对周围异样的眼光,她依然无法快乐起来。每当想到自己生病时失控的行为,她就觉得自己在同学、老师面前特没面子,担心他们瞧不起自己,欣欣因此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甚至产生了想死的念头。她还担心自己旧病复发,非常痛苦。欣欣曾绝望地对妈妈说:“你把所有的药都一次性给我吃吧,一死了之,省得全家人都痛苦。”
欣欣的母亲说,她曾专门到学校去,请求老师、同学不要对欣欣另眼相看,请他们和欣欣多交流,给她鼓励。现在,在同学和老师的关爱下,欣欣重拾起生活的信心。
【专家提醒】欣欣的病属于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后期的忧郁症,这也是很多青少年患者康复后需要面临的巨大心理障碍。因此需要呼吁全社会对有精神、心理障碍病史的人给予更多的理解,因为患者康复后与正常人无异,不要歧视他们,让他们和大家同在阳光下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