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报考工商管理类,会计专业和财务专业,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呢?哪个专业就业前景更好?”“我的孩子喜欢电脑,以后想从事IT行业,但大学里很多专业都与计算机有关,他到底应该选什么专业?”……类似的问题,在每年高考填志愿时总是屡见不鲜。一个“选”字,难倒了无数学生和家长。
但在东华大学,诸如此类的难题,却由于一种特殊的招生模式存在,而得到了基本化解--该校推出的按大类招生模式,允许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先初定就学方向;待入学后,学生可再按照个人兴趣和对学科的了解,在“第二次选择”中选定具体攻读的专业。
凸显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东华大学推行的按大类招生模式,充分体现了该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为中心”的先进办学理念。
避免盲目性选报专业多一倍
事实上,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广大学生和家长遭遇选专业难的主要原因。常年在一线从事招生工作,东华大学招生办主任陆忠平对学生和家长所处的困境了若指掌。“几乎很少有学生和家长能对高校以及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学科的背景和发展前景有充分的了解。出于一种盲目性,很多学生和家长最后只得依据录取分数和当前该领域的就业状况来判断专业的‘好’与‘坏’,很难顾及学生的个人兴趣。”
能不能让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先初定人生走向,待清晰了解专业背景情况后再理性选择自己今后就读的具体专业?从2003年起,东华大学推出了按大类招生的全新招考模式。
数字,可以最清晰、最直接地说明这种招生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填高考志愿时,每个学生通常可以选填一所高校的6个具体专业;但如果填的是东华大学,学生在不确定具体就读专业的情况下,可以先初填6个专业大类,比如材料类、经济学类、电气信息类等。”陆忠平介绍,每个专业大类下分别设有2-4个专业不等。例如,电气工程类下,就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4个具体专业。因此对学生来说,在高考填志愿时选填6个专业大类,就意味着可以一下子填报了10余个专业,选择面由此大大拓宽。而至于今后具体就读哪个专业,可待学生入校后再作“第二次选择”。
据悉,今年东华大学共有纺织工程类、材料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类、公共管理类等10个专业大类实行大类招生。
凸显自主性二次选择更理性
东华大学按大类招生模式的另一特点是,充分尊重学生选专业的自主选择权。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也与大类招生模式实行有效衔接。
据悉,东华新生在入学后,可以在被录取的专业大类里自主选择所喜欢的专业,且选专业时完全不受高考分数和入学后学习成绩的“羁绊”,学校尽力避免因招生名额有限或考分低而让学生接受调剂专业的现象。据记者了解,如此放手让学生选专业的举措,在沪上高校并不多见。
值得关注的是,在东华,很多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都要上一门叫作“专业导论”的必修课。课上,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甚至教授、院士都纷纷登上讲台,向学生们“自吹自擂”地介绍各自专业的学科背景、特色和发展前景。简而言之,即通过授课,让学生们清晰知晓各专业“是什么,学什么,今后出来干什么”。经过如此一番大张旗鼓的“专业营销”后,新生们将在入读第二年时,结合自己对专业的了解和喜欢程度,慎重地选定未来攻读的具体方向。
“把选专业作为一门课程来上,鼓励学生在多了解、多接触各相近专业学科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再作选择,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完成了专业大类的通识教育,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陆忠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