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和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人格障碍,出现了孤僻、易怒、固执、自卑、焦虑、嫉妒等异常心理,甚至厌学逃学、离家出走、自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教训是惨痛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小学生随着自卑心理的泛化而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日益增多。
病因:
社会方面。长期以来,社会上有这么一种倾向,即认为中小学生只有进重点中学、进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考上重点中学,才有机会进入重点大学,这才是人才。这无形中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学校方面。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因此社会及家长仍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好与坏。这就必然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单调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心理上承受着过重的心理负荷。
家庭方面。一是家长盲目攀比,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升学不惜一切代价。如请家教、上补习班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二是家长期望值过高,做出偏激行为,如考不好就训斥,甚至打骂,缺少关爱。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自身认知方面。由于以上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而自己又缺乏意志和自信,加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把考试成绩看得过重,认为只有考试成绩好才有希望,否则就低人一等。因而害怕失败,偶然失误,便自怨自咎、悲观失望,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人格方面的问题。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在迅速、急剧地变化,一旦减弱或失去对环境的协调能力,就会表现出懦弱、胆怯、自卑、莫名的烦恼、心胸狭隘、多愁善感、情绪低落、容易感情用事、偏执、冷漠古板、怯于交往等人格方面的问题。
性知识方面的问题。从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来看,从小学高年级起,学生已进入性发育期,生理、心理会有急剧的变化。来自性本能的驱使,再加上来自外界的电视、电影、小说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刺激和影响,高年级的小学生逐渐产生了性意识,出现了接近异性的兴趣和愿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性教育,他们对迅速成熟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一定的思想准备,对于自己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觉得不该这样,但又不易自制,于是产生恐惧、悔恨等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学生觉得难以见人,久而久之,可能产生封闭、自卑心理。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学生由于缺乏性知识、听任性冲动的支配而做出了越轨的行为,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处方:
自我提示。就是通过学生自我提示,客观认识自己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我要求其写日记或周记,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做一番小结。通过此法化解自己心中的烦躁、郁闷和担忧。另外,要求其写出自己喜欢的座右铭、警示语贴在课桌上或家里,使其在学习时经常能看到,从而提示自己鼓舞斗志,以增强自己对心理问题的免疫能力。
情感疏导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情感陶冶和情感培养来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情感是人的活动的动机之一,也是组织和协调教育教学活动,改善人际关系,保持群体和谐稳定的纽带,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我十分重视情感联系。一是和家长多联系,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地多关心、多鼓励孩子。二是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爱好,利用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与特长,如让他们在黑板报或运动会上“多露一手”,引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其自信心。
增强自信法。主要通过树立信心来达到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我引导她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或进行“我能行”教育,以增强自信心。通过观察我发现这部分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持否定甚至厌恶的态度,因此我建议他们每天花一点时间表扬自己,如:我是一个有用的人,在各方面会越来越好,我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我热爱生活,对人富有同情心,我具备如此多优点,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久而久之,便激发起了他们的心底潜能,不自觉地树立自己的信心。特别是当她们取得点滴进步时,如一次早到,一次主动擦黑板,都要及时地加以表扬。
激发兴趣法。为克服其厌学心理,使其把学习变成赏心的乐事,利用特长与兴趣,鼓励他们把这种兴趣上升为一种责任加以发展。并同科任教师配合对其加以辅导,促其提高,然后给予鼓励,扩展到其他学科。从而达到“抓住重点,带动整体提高”的目的。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原动力。
榜样熏陶法。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易接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人物的意识作为自己的仿效模式,然后以其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据专家研究表明,学生模仿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首先,我们要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力求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识地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其次,教育其以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模人物为榜样。这些人都是社会主义条件下道德上的理想人才和典范,符合广大青少年渴望成才的愿望,可成为激励、鞭策他们的精神力量。再次,选择小说、影视、人物传记里的典型人物做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青少年喜欢看影视文艺作品,且往往把其中的某些人物的典型特征作为效仿的对象,接受他们思想、品质的影响。因此,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评价、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对培养其良好品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与活动法。这是因为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很难将自己封闭起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通过活动分散注意,使心理障碍逐步得到缓解,不致使心理障碍逐步积淀而导致心理崩溃。因此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团活动和社会活动,激励他们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要勇敢地承担,使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奋斗的乐趣,以增加其在遇到困难、挫折产生焦虑时的排释途径,从而达到心理压力的缓解。为此我多次组织了“让我说一句心理话”“成功的背后需要什么”等主题班团会。让这部分同学多发言、多表现,进而在开放的人际交往中培养自信。
经过观察、治疗,许多心理自卑的学生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位曾经内心自卑的女学生在给同学的信中说:“……我没你自信,因为我从小就缺少家庭温暖……我曾经退缩过,可在我最失落、最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在鼓励我,我的朋友在帮助我,我很幸运,我走过了人生的第一道坎。我变了,所有的人都说我变了,我变得乐观、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