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9日 06:5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闻
本报记者 陆一波 实习生 施闻
一踏进心理咨询室,李女士便长舒了一口气。咨询室里舒适、温馨的环境让她暂时摆脱了连日来的焦躁情绪。连日高温天,记者从多家心理咨询机构和医院医学心理科获悉,前来咨询的人数较平时增加了二至三成。一些平时就有焦虑症状的患者,也有加重趋势。
李女士是一名职业社工,每天走街串巷,协助社区中的老年人解决各种问题。可是,6月下旬以来,她变得烦躁易怒,动不动就发脾气,对这份在室外辛苦奔波的工作也十分排斥。偏巧女儿又在公务员考试中以一分之差落榜,让她的焦虑情绪进一步升级。心理咨询师王昭娜综合分析后认为,李女士的焦虑很大程度上因高温所致,俗称心理“中暑”。
专家介绍,心理“中暑”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夏季心理综合征,与夏季高温、光照、湿度、噪声等因素都有关。一到夏季,睡眠时间有所减少,体内钙、镁等电解质随之降低,引发大脑神经紊乱,生理上的波动诱发心理问题,而心态失衡又进一步引起内分泌失调,加重情绪不稳定。
记者从几位心理咨询师处了解到,第一线的工人、服务行业人员等频繁在室外工作的人群受天气影响最大,其中尤以30?40岁的年龄段最为突出。他们既期望在事业上更进一步,又要兼顾家庭,两方面的压力碰撞,致使心态出现短暂失衡。
36岁的刘先生是一位私营老板,最近接下了不少项目,每天都要冒着酷暑在外奔波。最近他异常焦躁,在工作时尚能克制,回到家便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妻子身上,动辄拳脚相加。
一些患者平时就有焦虑症状,在高温天出现加重趋势。据心理医生单怀海介绍,前去就诊的病人中有一位50多岁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她的焦虑、抑郁始于四五年前,一直以来都有心理医生进行随访,并通过抗焦虑的药物控制病情。最近一周来,胸闷、出汗、失眠等症状又在她身上出现反复,心理医生只能通过换药配合心理治疗来控制她的病情。
心理医生指出,夏日高温引起焦虑情绪在所难免,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应适当“降温”,才能避免心理“发烧”。凉爽的环境有助于生理状况的稳定,所以在高温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在室外活动时也要关注生理节奏和安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同时,听舒缓的音乐、旅游、打牌等休闲活动也有助于放松心情。
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提醒,在夏季产生的心理波动也多由长期的压力所致。这些压力往往来自于夫妻关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并适时释放压力。一旦自己无法调整和控制焦虑的情绪,且持续时间已在两个月以上,应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