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地震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像是一场梦魇,房屋倒塌,家园被毁,很多城镇村庄成为一片废墟。凡是经历过地震的人群,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伤痛、死亡等情况,都会有一些身心反应,比如恐惧、担心、缺乏安全感;迷茫无助、脑海里重复闪现地震发生时的画面;失眠多梦、容易惊醒、害怕地震在自己睡着时发生等,这些都是人在遭遇重大灾难事件时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弱,恢复到正常生活。但对于少数人,尤其是对于有亲友伤亡或自己身体受到损伤的,问题可能会持续存在,且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这就需要有专业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救助。
解放军第302医院心理门诊李琳主任,曾多次执行灾后救援任务,有着丰富的心理救助经验。她为灾民和部队官兵开展心理救助工作提出五项建议:
1.了解信息,接受帮助。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目前地震及救助的最新动态及信息,避免传言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影响自身健康。。
2.释放压力,学会倾诉。如果强迫自己去压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反而会造成紧张和身体的不适,延长恢复的时间。在沉痛的打击下,可以选择哭出来、喊出来,也可以找家人或朋友进行沟通,说出积压在内心的感受,释放出负面的情绪,倾诉是最好的方法,可以打开封闭的心灵,摆脱心理压力。
3.抽离自己,转移视线。将自己从痛苦的、恐怖的场景中抽离出来,放空自己。在思想上把自己从现场脱离,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整件事情,这样就可以摆脱现场造成的情绪困扰,尝试不让自己“身临其境”,把注意力多转移到有利于缓解自己情绪的事情上来,进而不受情绪波动影响,才能更好地开展自救和救助别人,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4.调动情绪,重拾信心。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后,还要调动起积极情绪。地震虽然是无情的,但祖国是强大的,有政府的支持、军队的帮助、全国人民的支援,还有什么困难能打垮我们?理性看待震后的一切,给自己寻找安全感。消除恐惧,重拾信心,重建家园,以慰逝者。
5.抓紧组队,专业救助。震后人们的心理都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心理救助的人群会很多,应及时组建专业的心理救助工作者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团队,深入灾区为灾民和官兵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如果灾民和官兵经过较长时间仍无法自我调整,可以选择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获得及时有效的自我修复,迅速调整情绪,走出应激障碍,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