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认为求诊心理咨询就是神经不正常,见不得人。此种看法普遍存在,是把心理问题与重性精神病混为一谈。在美国30%的人定期看心理医生,80%的人不定期地看心理医生,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看心理医生应该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普通,心理疾病同样需要求助心理医生,我们的心灵特别需要呵护。
误区二 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心理咨询与思想工作有很大区别。心理咨询是指对个人进行心理帮助,让他度过心理困扰的难关,并对双方的讨论严格地加以保密,不得损害来访者的利益。所以,心理咨询的前提是来访者是一个需要心理帮助的个人。
误区三 心理咨询是聊天、谈心。日常生活聊天虽可天南海北,古往今来,而实际上谈到有关自身隐私时就有相当的保留。心理咨询只关注来访者的问题,要求来访者坦诚,不加隐瞒,以便双方建立良好的协调治疗性关系。
误区四 心理咨询是灵丹妙药,只要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每一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不是一天二天形成的,而是一年二年,甚至十几年沉积形成的,因而不可能一两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开始每周就诊1次,每次30?40分钟,以后根据治疗进展,延长为两周1次,或一个月1次,直至结束治疗,具体治疗次数根据不同人不同情况加以确定。
误区五 从事心理咨询的人一定会吹牛。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要善于表达,多听少言,而不是夸夸其谈,信口开河。心理咨询不仅对来访者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而且对心理咨询家而言,也是心理历程的升华。
误区六 心理咨询就是医生指导自己该怎么去做。心理咨询效果的取得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心理咨询不是“授人以鱼,一日享用”,而是“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误区七 请心理医师上门咨询。心理咨询应在心理诊室进行,以示心理治疗的严肃性,否则影响咨询关系及治疗效果。非治疗场合容易陷入普通人际关系的泥潭,使心理阻抗增加,导致心理治疗失败。(方圆圆、赵冠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