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秦皇岛警方称,经初步审查,在北戴河疗养院杀死7人的疑犯李小龙与7名被害人无直接矛盾,李小龙供述称因悲观厌世产生了杀人的动机。目前,警方正在对其是否有精神病史进行进一步核实调查。(11月22日)
一则令人悲痛与愤慨的新闻冲斥在耳边,倍感惋惜,在这样物质富裕的年代,厌世之人却将手中的砍刀伸向了与自己毫无瓜葛的无辜熟睡群众,让人想起了昆明“3.1”暴恐事件,不寒而栗。手起刀落造成了多个家庭生活的破裂与绝望,为自己的家庭引来了太多的悲伤与内疚,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恐慌,这种做法与被洗脑的暴徒份子最大的区别在于,当事人头脑清醒,心理扭曲,进而产生厌世心理。
通过新闻能够得知,当事人性格内向,不爱言语,曾经因为心理疾病而辍学,心理疾病因为学生时代没有得到家庭和学校妥善解决,在今后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逐渐滋生厌世心理,久而久之情绪低落,缺乏对推动生活前进的信心,稍微遇到社会的不公平,后果便不堪设想。这类人群的犯罪事实,日韩等国家已给它另外一个命名,即“无差别杀人”。向全社会“索债”的行为,其真正可怕之处,在于谁也不知道谁是潜在的凶手,在什么时候行凶,谋杀的对象是谁。我们也许真的没有足够的办法,来杜绝无差别杀人案件的发生,但至少我们必须追问,到底是什么在加剧着这一问题的发生?笔者认为,这与当下社会治理模式下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巨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它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科学化、素质教育的落实、教育者自身的优化;有促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主动成长;有益于校园的和谐、社区的安定、社会的文明。因此,在教育中,一定要全方位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减少劣性刺激,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以优化心理素质,适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普及心理保健知识,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以了解心理状况,开展多种心理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心理问题,让每一个成长者在进入社会前都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