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3月1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黄深钢 金林杰)浙江省建德市官方微博最新通报了一起校园伤害事件:当地寿昌中学学生胡某拿刀砍伤3位同学,之后跑出教室,从教学楼4楼跳下。而就在10多天前,杭州市一所高校也发生大学生因失恋而跳楼的事件。
接连发生的校园极端事件,也许是偶发事件,但突出反映的问题是当前亟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们的校园心理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也要育其心性。一些心理问题看似微小,但却会在日积月累中形成“霾”,笼罩在学生的心头,个别学生会因为控制能力差,做出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所以加强校园心理教育必须要得到重视。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不少学校设有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但这种“守株待兔”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好:让学生主动来找老师解决心理问题显得过于被动,对敏感期的学生并不合适。而且学生就算想去,又会担心被同学们看到,会害怕被其他同学嘲笑甚至会被当做异类,个人隐私的破坏对学生造成新的心理打击,不仅不能解决其自身原有的心理问题,还有可能加重其心理负担。
因此,加强校园心理教育,学校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由学生找老师转变为老师找学生,让心理教育更好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此外,老师还应该与时俱进、与互联网俱进,走出物理空间的“心理辅导教室”,在互联网上建立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心理辅导空间。在充分尊重学生隐私、保障学生权益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更放心地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从而达到最好的辅导、教育效果。
|